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如此丰厚的馆藏,有一个群体功不可没——捐赠者。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捐赠者包括个人和集体。至今,该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1200多批次。 日前在线直播的“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呈现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文化的捐赠者故事。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诚挚的信念参与文博事业的建设,将个人力量汇入上海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中,有些甚至将家族几个世纪的收藏捐了出来。从这些珍品和它们的捐赠者身上,观众读到了感动,更读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王安石、张即之书法领衔,呈现捐赠者的家国情怀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是该馆建馆70年以来举办的第33个受赠文物展,展出的195件/组文物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多个门类,它们来自改革开放以后对上海博物馆藏品构建有突出贡献的50位重要捐赠者。 跟随镜头步入展馆,首件展品是被人称为南宋“楷书第一”的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张即之是宋代书法家、政治家,擅写行书、楷书与榜书,其书学米芾而出入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书风端庄厚重,稳健开张,气势雄浑。《楷书待漏院记卷》用笔明快简洁,起收处干净利落,点画坚挺扎实,运笔中锋力足,俊健不凡;结体方正茂密,骨格硬朗,呈现出一派古雅遒劲,苍秀俊朗的美感。这件作品是由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收藏家刘靖基捐赠的。1980年,刘靖基将自己收藏的40件书画精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次亮相的展品中,除了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描绘西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西山图卷》也来自刘靖基的捐赠。 展览上另一件备受关注的重要文物,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传世真迹《行书楞严经旨要卷》。这件作品书写于王安石去世前一年,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十分珍贵。王安石存世书法目前仅有两件,除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件,还有一件《过从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中还有一件与王安石相关的展品——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这是王安石去世后刊刻的作品集,为存世孤本,将在展览中期换展品时呈现。南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全集共100卷,目前国内仅存76卷,其中72卷藏于上海博物馆。去年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拍出了散失民间的《龙舒本王文公文集》3卷残卷,成交价高达2.6335亿元,创下宋版书拍卖世界纪录。 本次展览中两件与王安石相关的稀世珍宝均系玉斋旧藏,由王南屏、房淑嫣于1985年捐赠。据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东介绍,王南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书画,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就经常在古玩书肆中寻觅、购藏古代书画。王南屏的邻居是著名收藏家叶恭绰和庞莱臣,因而在收藏上也深受他们的影响,书画鉴藏水平日益精进。据王南屏之子王朴仁透露,父亲为保国之重器不失曾顶住家庭经济压力付出种种牺牲,因此玉斋所藏重要宋元书画,几无一件流失海外。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和宋刊《王文公文集》是王南屏一生中最重要的珍藏,在他去世后,由其夫人房淑嫣将这两件珍藏捐赠给上海。 展览还展出了杜维善、吴筹中、施嘉幹等收藏家捐赠的钱币文物。得益于这些藏家的支持,使上博成为中国收藏钱币最丰厚的机构之一。 两次文物捐赠高潮,成就今日之上海博物馆 “保护文物,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便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透过文物,人类得以了解过往,得以逐步廓清社会发展的脉络,得以在历史的当下,由回顾进而认识人类自身。作为灿烂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认识愈加深入,我们的自信愈发坚定,我们的使命也越加分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捐赠人的无私精神与捐赠实践,在当代参与了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精神品格的塑造。”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之前。1949年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次年改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准备在上海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为此,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向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赠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有感于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再次飞速发展,许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实政策返还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上博馆藏,巩固和充实了藏品体系,并由此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曾在上海生活过的海外华人也纷纷将其珍爱的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杨志刚透露,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开放已进入倒计时,人民广场馆舍将迎来建馆后的首次闭馆大修。今后在东馆和完成大修的人民广场馆,各类捐赠的展陈仍将继续。而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上海博物馆特别策划制作了一部以回顾该馆建馆以来捐赠与受赠为主题的纪录片《山高水长》,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采访国内外捐赠人代表及后人,弘扬捐赠者们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共鸣。 作者: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