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安岭乡是台州最西端的乡镇。站在500多米的高山上,放目远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画卷在眼前铺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7000余亩茶园在此处扎根。 采茶期一过,茶农们回到了舒缓的生活节奏,茶余饭后,谈及乡里新建的茶厂,大家纷纷说好。“就是这家茶厂,健全了我们的产业链,破解了安岭多年来的难题,让我们的茶叶能更好走向大市场!”安岭乡茶叶协会会长尹君前说。 办起茶厂 健全茶叶产业链 安岭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当地农户靠山吃山,悠久的茶叶历史就此发源。 “安岭的茶叶,深加工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品牌。”安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雄健说,“安岭全乡的炒茶机不过200多台,至多能对四分之一产量的鲜茶叶进行深加工,缺少产业链。” 没有茶厂,茶农们只能卖鲜叶,要么等着外地的收购商上山以低价收购,要么就是加工户带着炒好的干茶去缙云等地售卖,这换不来一个好价格。 去年,在相关部门资金支持下,安岭乡四联村利用闲置公房建设茶叶加工厂,成了安岭乡首个茶厂。 如今,18台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在连续运转,在采茶期时,茶厂的茶叶生产线一天能加工800斤到1000斤鲜叶。 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本地的加工能力强了,为茶农带来了更稳定的市场价格、更合理的采摘时间安排。“原先要送去缙云卖,大半工夫都花在路上了,而且还卖不起好价格。现在家门口就能加工茶叶,茶叶我们就不愁卖了!” “茶厂的设立,弥补了多年以来安岭茶叶加工水平低下的弊端,为助力安岭乡茶叶生产加工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并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徐雄健表示。 规范标准 消除小农生产弊病 在安岭乡走上一圈,就能发现,茶叶种植较为分散,茶农依靠经验种植,缺乏科学指导,在种植、管理、采摘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弊病。 “大家都是各种各的,没有修剪、施肥等方面的统一标准,茶园管理较为粗放。”安岭人家家庭农场负责人叶旭东说,“且原先村里没茶厂,鲜叶按斤卖,大家都想多卖点,往往摘到根部,采摘方式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今年,伴随着“神仙大农”区域品牌的提出,安岭乡茶叶产业链迎来了提质升级的契机。 “我们要加入区域品牌,必须在质量上把好关。”徐雄健深刻意识到,光凭吆喝没用,要想加入“神仙大农”,既需要产业链的支撑,更需要茶农们对茶叶品质的重视。“所以,我们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结对帮扶,提升茶农们的种植水平,灌输‘质量’观念。” 今年以来,中茶所在安岭开展的两次培训,座无虚席。当地炒茶师傅尹荣岳每次都去,对未来,他满怀期望。 “今年炒茶厂建立起来了,产业链完善了,专家还上门送技术指导。”尹荣岳说,“以后安岭茶叶还能有自己的品牌,一定能越卖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