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香讯快报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回复1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他用8年收藏20多万份报纸,还办了藏报馆

102294 1 2022-5-31 13:44 发布者: 李洋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报纸被称为“散装的百科全书”,当时是新闻纸,过后是见证史。在内蒙古包头市黄河谣景区,有个叫孙凯的中年人,用七八年的时间收藏了20多万份报纸,并在黄河边办起了老报纸展览馆,让更多人和他一起在新闻中回顾历史 ...

报纸被称为“散装的百科全书”,当时是新闻纸,过后是见证史。在内蒙古包头市黄河谣景区,有个叫孙凯的中年人,用七八年的时间收藏了20多万份报纸,并在黄河边办起了老报纸展览馆,让更多人和他一起在新闻中回顾历史。

他珍藏了20多万份报纸

在黄河边开办老报纸展览馆

在黄河谣藏报馆,馆长孙凯正在给观看的市民进行现场导读,每一张报纸他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这间藏馆展出的200多份老报纸,是孙凯从收藏的20多万份报纸中甄选出的珍品,有早期的《大公报》《东北日报》《解放日报》等如今难得一见的老报纸,以及一些锁定特定历史记忆的号外、特版。

△藏报人孙凯

孙凯介绍:“我们这个报馆是目前内蒙古地区面积最大的个人藏报馆,展出分20多个主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1880年的《申报》,是我们馆里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报纸。”

孙凯读书期间学的是园林景观设计,收藏报纸要从2013年开始讲起,当时的他被一份1964年的《人民日报》号外所吸引,那是一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号外,整版套红,很漂亮,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

每一份报纸都见证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每一份报纸也都承载着一份真情,自那以后,孙凯开始通过信件、微信群、旧书网等各种方式寻找心仪的报纸,有时候甚至要跋涉千里,实地去收集。

为收集报纸跋山涉水

目前已收藏分类20多个系列专题

说起收集报纸的历程,孙凯很是感慨:“上海和江苏我就去了好几趟,挺辛苦,像去江苏都是在很偏的村里面,车都不通,到了以后去当地租个车,然后去到村里面,报友岁数也挺大,70多岁,小二楼里全都是他的储藏室,报纸从地上一直摞到房顶,我去里面挑了好几天。从他那儿买一个月的合订本,就买了有七八百本。”

△孙凯在位于包头市黄河谣景区的藏报馆前

收藏报纸,讲究细心、耐心、精心,要对所有报纸进行分类整理,从中发现线索。2001年4月12日至6月30日,《北京青年报》为了庆祝建党80周年,每天以一个整版的篇幅,连载了80名共产党人的故事,这深深吸引了孙凯的目光。2019年,他动起了要集齐这80份报纸的念头,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实现起来竟然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孙凯回忆:“当时我收集这一套的时候,三年的时间就找不到这其中的两份,报友问遍了,都没有,后来偶尔有个机会在一个旧书网上发现了其中的一份,但是老板要求跟另外的几份报纸整体卖,我跟老板磨了好几天,最后老板可能也被我感动了,50元钱买到了其中的一份。剩下最后的一份,两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找到,然后我是从我们群里有个报友手里买了另外一份报纸,他说自己有几份《北京青年报》要送给我,当他把这几份报纸发给我一看,里面就有我百寻不到的那一份,可把我高兴坏了。”

△孙凯正在将报分类、装袋

除了在收集过程中关注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有关的报纸,孙凯还特别留意有关报道包钢、黄河的一些报纸。目前已经形成了20多个系列专题:有雷锋专题、两弹一星专题、女排精神专题等,每一种专题至少有几十份上百份。

“希望收藏的报纸能展出

让大家了解更多新中国的成就”

收藏报纸费时、费心,也很费钱。孙凯说,这么多年为了收集到心爱的报纸,他已经花了两百多万。除了收报纸的费用,还有仓储、整理以及各种包装费用等。报纸的储存很麻烦,要防水、防潮、防尘、防火、还要防紫外线,所以报纸的仓库都必须是黑屋子,外面还要套着专业的报袋。

△孙凯为报纸装框

孙凯经常将自己埋到报纸堆中,认真地读着报中的内容。隔着时间的河界,报纸中的油墨香仿佛又把孙凯带入到当年的事件中。读着读着,他感觉自己不光收获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历史的洪流其实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汇聚而成,他变得不再浮躁,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近,孙凯筹划的《红色党史报展》《大国外交》《奥运精神》《抗击新冠疫情》等主题报展正陆续整理并面向市民开放,展出报纸数量达到近千份。

孙凯说,每个藏报人的心愿就是自己收藏的报纸能够展出,对他而言,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希望通过这些报纸,让大家能更多地了解我们新中国的成就。

记者丨宝音 单继梅 柳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