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学分类来讲,沉香树是指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瑞香科沉香属所收纳和归类的所有植物。沉香属包含的数目到底有多少种,这一问题至今众说纷纭。对于本人也不是专门的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很难从植物学角度无详细研究和确认到底沉香树的定义是什么。但放下这个问题不谈,从其原始定义来讲,应该是泛指“可以结沉香的树”。当然它是一种俗称,也是一种统称。 目前学界对此的看法不一,绝大部分学者认为瑞香科沉香属的树种是沉香树,但也有学者认为除瑞香科外,樟树科和橄榄科也有树种可以列为沉香树。其理由是南美洲有一些樟科和橄榄科的植物可以提炼一种香料精油,这种精油被称为“西班牙沉香油”或“开云沉香油”,而这些植物被称为“南美沉香”,因此认为这些树种也可以归为“沉香树”。而实际上,这两种科目中“沉香树”结出的所谓“沉香”只是假借沉香之名,并非真正的沉香,其香气和沉香有很大的区隔。在国际市场上,开云沉香和真正的沉香是互不相关的,不会被相互替代使用的。此外,已故台湾著名香学研究者刘良佑先生一直倡导大戟科中部分树种也是沉香树,目前学界主流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因此,现在所讨论的只针对目前主流认定的瑞香科属下能够结出沉香的沉香树范畴。其理由有两点,其一是国际市场大宗交易的行业约定;其二十基于外延最小化原则,当沉香树定义的外延有争议时,取最没有争议的外延为最小外延,并用其为临时外延。 就瑞香科沉香属有所列树种大约有23种,其中最为有名的几种沉香树是白木香树、云南沉香树、越南蜜香树、马来沉香树、印尼沉香树等。关于沉香树的树种问题,一直在学界存在颇多争议。而归结起来,争论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沉香本身定义不清。沉香因产区、树种以及生产条件的不同,加之各国的认知和理解差异,并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国际标准和精确分类,又没有现代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手段的介入,沉香本身就存在不少纷争和歧义。连这块料是不是沉香都存在争议,那么结出这块香料的树是不是沉香树也就各有所述了。 其次,被利益所误导。目前沉香市场未来的市场空间一定会更大,而每一个产区都期待能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因此,各产区都不原因参照别人的产区设立自己的量化标准。反而是标榜自身,各自为战,纷纷试图建立符合自身产区特征的沉香树分类标准,以求掌握定级话语权,获得市场利益最大化。这也就造成市面上沉香树种的混乱,沉香树的范围界定也因此更加困难。 再次,是因为认知的局限。即使是科学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然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像我这样渺小的个人?解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实属不易。】在这个地球上是否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新的瑞香科沉香属的树种?沉香树种除了已知的亚洲南部,在其他大洲是否也有存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认知。 最后,香学研究进入瓶颈期。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官方认可的、专业的沉香研究机构,虽然这几年有各种各样的沉香协会、学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出现,但绝大部分是出于兴趣或商业目的,真正付出代价潜心研究学术问题的也是寥寥无几。【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科学跟不上去,结成沉香后复杂的成分,现代科学如果能够完全检测出来是绝对是能获诺贝尔奖的。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受限制的因素太多,导致行业发展的局限性诞生。】这就造成了中国当代香学研究的瓶颈期,也就无法避免这种连沉香树是什么都回答不清楚的尴尬局面出现了。 学术定义是没有,至少目前学界还在争论。但国际市场上对沉香树的定义是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这里,我们可以将国际市场的约定介绍给大家: 沉香树,是一种通俗名称,泛指在生长过程中,因植物受伤且同期受真菌感染而导致结香现象出现并最终可以孕育沉香这种香料的树种。该类树种在植物学分类中主要指瑞香科沉香属中所列23种,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以南及赤道附近地区。 从本质上深刻认识沉香的物理结构! 在前面的文章介绍沉香的结香原理和过程时,我们了解到沉香是在沉香树的脉络里结香,并主要由有机化合物和木质纤维组成。那么,与之相吻合,沉香也应该有其独有的物理结构特征。依我所见,沉香的物理结构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条规律: (1)木质纤维与有机物凝脂交互交叠、相互混合 在肉眼观察下,沉香表面有些表现为木质纤维,有些表现为全凝脂,也有些表现为土质,还有一些可能有各种腐败杂物附着表面。然而这些都是假象,只有肉眼观察表面,对探究沉香的内在结构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观察沉香的内在机理,一定要有新修整过的表面,并最好是可以斜方向切入沉香表层下。然后用40倍到100倍的放大镜进行观察,此时,沉香内在机理特征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 沉香的机理表现是在木质纤维组织中,分布着一条条树的脉络。这些脉络虽然有不同形状,但基本走势一致。与人体的血管相似,木质脉络边缘有类似人体毛细血管样的分支,向木纤维组织里漫散,而沉香中的凝脂就在这些脉络里进行凝结。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树的脉络管里凝结的凝脂侵入木纤维组织,被木纤维组织所包裹(沉香树种偶有木质纤维组织的视觉假象,但结香原理相同),而凝结在脉管里的凝脂因为是自然凝固,没有外来的明显压力和较大的温度变化影响。因此,凝脂在凝固时没有大的膨胀变化,故而在放大镜下树的脉管和细脉中清晰、自然。 (2)有机物凝脂也就是统称的沉香油脂呈琥珀形态 我们在肉眼观察沉香时,认为沉香中的凝脂时呈现黑色或者是深棕、深灰近似黑色的。但是,其实沉香中凝脂真正为黑色的几乎不存在,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沉香凝脂大部分呈黑色呢?沉香的凝脂不是黑色,而是深灰色、深棕红色、深棕色、深棕黄色、黄绿色、酒红色、淡金黄色等多种颜色,或单一存在,或相互混合。在更高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能清晰地看到,沉香凝脂时像琥珀一样的凝脂,特别是在侧背高光照射下,沉香凝脂时透明的,只是透明度不高,所以,光线反射较低。也因为沉香凝脂可以造成光线漫散的特性,在肉眼之下,就会造成近乎黑色的视觉错觉。而当我们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将沉香凝脂切成薄片后,沉香的透明度和沉香的颜色就一目了然了。当然,沉香凝脂的这种凝脂表现,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当沉香在自然界熟化时间过长,沉香中的凝脂就会出现断裂,由一整块凝脂逐渐断裂成一颗颗有机物结晶。这种现象,在著名的富森红土、顺化红土中都有普遍存在。 (3)沉香整件木质松软有弹性,硬度极低 沉香整件也有一些特点。首先,沉香很轻,包括沉香的沉水货,手感偏轻。再者,沉香树木质很疏松,就算是树种木质最紧结的印尼沉香树,其木质也很松软,硬度极低,完全不能和黄杨、花梨、紫檀等高硬度的木材相比,更远远比不得非洲黑黄檀坚硬似铁了。也正因此,沉香的保管需要尽量避免磕碰以及与硬器相摩擦。 作为硬度如此低的沉香是不是就很好雕刻呢?其实反而不是,因为沉香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木纤维混合而成的,两种强度不一样,整块材料中的分布不均衡,雕刻时非常难以掌握力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用力过猛而滑刀,即使是很有经验的雕刻大师也会在雕刻时出现意外。最大的问题还不仅如此,沉香中的有机凝脂与木纤维之间的结合并不是很紧密,会因为雕刻时刀的力量或机械刀具的震动造成两者之间的松动,更有可能在某些突出的细节部位出现凝脂崩掉,造成细节部位无法修补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沉香雕刻件很难表现细节的主要原因。加上沉香中木质纤维与凝脂的膨胀系数不同,沉香雕件的日常保养也非常困难。所以能够获得一款精品的沉香雕件,也是难得的缘分。 沉香的形成过程 在“沉香树究竟有多少种?”沉香是在沉香树生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沉香树结出沉香必须要有这样几个条件:树种、受伤、真菌入侵、持续感染。 第一,树种要对。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我们限定在“沉香树究竟有多少种?”一文给出的沉香树定义范围内。 第二,受伤是结香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界中,树体受伤为小概率事件,受伤原因主要有昆虫蛀蚀、动物攀爬碰撞、泥石流、风吹雨打等。一旦沉香树因外力作用而受伤,沉香树作为生命体会立刻产生应激反应,分泌大量树液,其中主要含有三种成分:一为营养因子,比喻为树的“红血球”,其作用是提供养料促进受伤组织恢复;二为抗体因子,比喻为树的“白血球”,其作用是抵御外来入侵,抗感染;三为凝固因子,比喻为树的“血小板”,凝固伤口局部,保障树液不至于大量流失。当今科学研究证明,营养因子物质是在沉香树正常生长过程中就存在的,只是树体受伤后分泌的速度加快;而抗体因子有一些是原先树体内就有的,另一些物质则是正常生长中不存在的,比如苄基丙酮等抑制真菌扩散的物质;凝固因子物质在正常树体内含量极少,此部分物质很可能是树的某些组织细胞破壁后所出现的,属于树体的自我保护机理。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沉香树树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分泌芳香物质,此时的沉香树并没有香味。即使在受伤后,沉香树依然没有沉香的香气。 第三,真菌入侵是结香的关键环节。在树体受伤恢复过程中,如果周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合,而正好伤口周边存在适合的真菌,菌群就会通过沉香树伤口表皮入侵树体,并且迅速以树液中的营养因子为培养基进行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真菌在厌氧环境下产生了很多了很多代谢物,而这些代谢物中含有大量沉香树原本所没有的新的芳香物质,而这些芳香物质就是沉香香气的来源此时,沉香树内凝固因子会大量生成,并逐渐凝固被感染区域内的部分脉管中的树液,以此来抵抗真菌的进一步入侵。这时,虽然沉香树种已经有芳香物质,但其量极少,并不成形,还不能成为沉香。 第四,感染的持续和扩散。真菌感染和代谢不仅停留在伤口位置,还会沿着树体的营养管道进一步入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染扩散过程。在各种条件满足下,在沉香树内,真菌不断扩大感染,不断与树体内的各种因子相互作用,持续产生芳香物质,又不断被树的凝固因子凝结在脉管中,这个感染、反应、产生芳香物质、被凝固、再扩散感染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被称为持续感染阶段。这一阶段是持续结香并最终结出成块沉香的保证。 最终,在沉香树体内,新生成的发香物质、真菌本体、真菌其他不发香代谢物、真菌死亡残留物、沉香树组织残留物以及树液中的部分物质在沉香树的凝固因子作用下,与树的木质纤维凝结固化在了一起。这时,沉香树种就出现了一种由凝固的有机化合物才是沉香,而这个“树体受伤、真菌感染、感染扩散、树体抗感染、真菌代谢、产生芳香物质、被凝固、与木纤维一起形成混合物”的过程就是沉香的结香过程。 现在我们解读沉香的结香过程看似很清楚,而实际上在树体内,这一过程全部是在人肉眼无法识别的细胞层面上进行的。在树体内这个结香的过程是在数不清的树体细胞和真菌之间同时进行的,而最终能形成被我们肉眼所辨认的成品沉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苛刻的条件。真菌生物反应的速度缓慢,新的芳香物质的生成也缓慢,凝固过程更是缓慢的。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以及树体本身内部条件双重满足下,感染才会持续扩散,沉香树才能持续结香。而在自然界中,一旦条件变化,结香过程就可能终止,也就难以结出成形的沉香。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孕育体积硕大的野生沉香,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结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菌入侵和感染过程。实际上真菌代谢的全过程至今并没有被完全破解。目前,生物研究在该领域只判定真菌感染可以分解沉香树的营养因子和部分抗体因子,并导致新的色酮类芳香物质的出现。但是,是否芳香物质都是真菌的代谢产物,有没有某些芳香物质是来自沉香树树体本身细胞的应激自我保护反应还不得而知。目前可以肯定的几点是: 1.沉香树之所以可以无中生有地产生芳香物质是由真菌感染诱发,目前已知的可以诱发感染真菌的黄绿墨耳真菌,这一菌种的感染作用也在人工种植沉香中得以验证。至于是否又其他菌种参与结香,尚不明确。 2.树体在受伤时会产生新的抗体因子比如新的化学成分苄基丙酮。新的抗体和老抗体都参与抑制真菌生长,而抗体因子对最终结香是不可或缺的。 3.真菌的代谢肯定可以导致新的芳香物质的生成,特别是苄基丙酮在真菌作用下可产生新的色酮类芳香物质。 4.结香是在树体内输送养料的通道(树的脉络)中完成,会因树种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凝固表现,同时会伴有对树体木纤维的侵润。 5.感染的扩大是从原病灶区向其他组织蔓延、扩散的总趋势,是顺着树的脉络而进行。因树体内的结构问题,与树体生长同方向上的扩散更快,相垂直的方向较慢。也就是说,如果是主干受伤,则受伤部位上下结香快而且大,左右结香较慢、较小,内外结香最慢、最小。 6.固化后的沉香包含完整的树木质纤维,且凝固不会改变木纤维的原有形态。 沉香的结香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目前我们对此的认知也仅停留在上述而已,其中还存在更多的未知。比如我们已知可以诱发沉香树结香的真菌有“黄绿墨耳真菌”,但除此之外,可以诱发沉香树结香的真菌还有哪些?在已知的野生沉香中发现的二十多种原生伴随真菌是否有些也可以导致或参与了结香过程?特殊的沉香品种,会不会是由特殊真菌所诱发结香的?是否所有沉香中的所有芳香物质都是由真菌代谢所产生的?是否有部分芳香物质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所分泌的?野生沉香到底需要怎样的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 至此,我们对于沉香树以及沉香的结香原理和过程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我们可以得出沉香的一般概念。沉香,一种天然香料,多产于南亚及中国南部,生成于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瑞香科沉香属多年生乔木类植物(通用名沉香树)上,是因树体受伤且被真菌感染,并由此诱发结香现象出现,最终聚结凝固而成的,表现为有机化合物与木纤维互混互粘的一种混合物,其化学析出物主要为倍半萜类及色酮类有机物并要求达到一定的含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可散发香气,可入药,有宁神、理气、通窍、温中、固精等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