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年建造筹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天(6月22日)开馆,并在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幕后博物馆将展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14件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的占借展品总数的18%,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 开馆前夕,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探访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副馆长王伊悠。他们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发挥香港联通国际、人才、技术等优势,重点以新手法、新科技展示故宫文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团队,抓准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胃口”,推动中外文化对话与合作,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历来最大规模 166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港展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向公众开放的展览布展情况? 王伊悠: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期外借展品,包括166件国家一级文物,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是从来没有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的九个展览中,有七个是跟北京故宫相关的展览。其中,五个展览专门展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题围绕紫禁城建筑、故宫珍藏陶瓷、清代宫廷生活、清代帝后肖像等,还有两个是专门展出香港的艺术收藏。 其中一个是“马文化艺术”展,将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和13件来自法国卢浮宫的马文化艺术精品,包括绘画、雕塑及陶瓷等。这也刚好是600年前我国明清时期宫廷收藏,与600年前欧洲皇宫收藏的一次同台“对话”,可以让观众看到同时期同题材中西方文化是如何演绎发展的,也体现了我们在世界文明互鉴上一个目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 记者:博物馆在设计上融入了哪些元素,来体现香港现代都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 王伊悠:博物馆三个中庭与户外空间相连,分别面向西九文化区、香港岛的天际线以至大屿山的亮丽景致,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及香港现代都市文化的隔空对话。 设计师也融入了紫禁城的“中轴线”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紫禁城没有高楼,是相对较平、广阔的。但香港的建筑风格是往上发展的高楼大厦,所以设计师就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中轴线”变成垂直向上延伸,层层递进贯穿整座大楼,引领访客向上层参观。 科技带来尖叫 3D“八骏图”让观众瞬间穿越清代 记者:您曾说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也要促进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你们具体有哪些目标?又将发挥香港哪些优势? 吴志华:我们有4个目标,包括以新手法、新科技展示故宫文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中外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推动中华文化教育工作,增强港人的文化自觉,坚定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有关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优势在我们的团队非常国际化,除了本地团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对不同地区文化、观众的特点都有研究。所以当我们在策划展览的时候,团队就可以用多元化的眼光,去考虑不同地区的观众,这也有利于未来我们在美国、欧洲等地方进行展览。 另一方面,香港在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外的游客可以在香港看到不同文化的展览。我们非常有信心,通过一系列展览以及教育项目、人才培训等,去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最新科技的融合? 王伊悠:传统文化展示的科技创新是一个新角度,首先我们利用了香港本地丰富的科技资源,比如邀请到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邵志飞参与创作。邵志飞教授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澳大利亚人,也是国际新媒体艺术领域非常有名的专家,参与过包括敦煌在内的大量数码化艺术项目。这次他为博物馆创作了5件多媒体产品。 之后大家可以在大厅里看到的,邵志飞教授用3D扫描、互动感应装置展示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八骏图》,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画中的马向他们走近,感受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 我们也很注重移动社交媒体,包括推出一些手机导览程序,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与艺术品进行互动,例如可以在手机上用宋唐晋元名画里的特色元素,重新创作属于自己的名画。我相信我们不仅是文物为中心的博物馆,也是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 吴志华:科技和文化都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我们也和香港一些创科平台、创科企业沟通,看如何进一步把科技和文化、文物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教育工作,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题资源分享给学校里的年轻人,协助他们做一些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项目。 跳出香港向世界 中西合璧演绎中华文化故事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为这个重要目标作贡献? 吴志华:回归以来,香港跟内地在文化艺术合作交流一直十分密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成立,让香港市民往后都可以在香港看到故宫的文物,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让两地的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要背靠祖国,立足香港,放眼世界,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博物馆开馆之后,我们已经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学术活动、教育项目、人才交流。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在香港推动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面对社会尤其是面对学生,让他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我们一方面会跟很多外国博物馆合作,一方面会联系内地的博物馆,希望能起到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去促进中外艺术文化的交流。通过合作把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用中国传统文化联系世界观众。 记者:刚刚提到,博物馆的团队有很多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人,甚至外国人。这是否也会让你们在策展上,跟北京故宫有不同的着眼点?这对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明有什么优势和意义吗? 吴志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多元一体的。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同朝代都有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才造就了现今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发展。我们不是一个封闭性的文化,我们是开放性的文化。 当我们在组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团队的时候,除了希望有研究故宫文化文物专家以外,也希望不同地区的人士加入。比如说王伊悠副馆长在美国从事文化工作超过20年,有些同事甚至在国外工作超过30年,他们非都常了解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物的思考角度,所以也更懂得如何让文物与外国观众进行“对话”,更加立体地去演绎故宫文物文化,让观众有更多角度、更多趣味。 当这个团队组建起来之后,我们就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国际视野,所以我们不单是一个香港的博物馆,更是一个世界的中国文化艺术馆。我们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在世界讲好我们故宫的故事,说好我们中国文化的故事。 【记者】陈彧 张梓望 发自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