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犹如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 2014年6月22日,经过八年申遗路,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课题。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支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携手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共同推出“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 中国大运河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上半叶持续完成的巨型人工运河工程,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市,涉及数以百计的大中小城市。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旗下对日外宣期刊《人民中国》杂志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和2016年先后两次组织“京杭大运河自行车之旅”和“再骑京杭大运河”系列报道,通过骑行采访的形式,向日本读者介绍运河沿岸各地的人文景观和发展变化,真实、立体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反响热烈。 今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仍历久弥新,融合悠久历史与当代现实,串联起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共同的文脉与乡愁。此次推出的“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是面向国内外青年人的大运河文化海外内容传播共创项目,旨在结合当代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漫画、音乐及数字媒体艺术等形式,制作发行相关多语种多媒体文化产品,推动大运河文化资源在多元空间中的数字化应用,促进国内外“Z世代”对运河文化的关注与理解,打开海内外青年人了解中国运河文化的新窗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运河故事。 据了解,2022年下半年“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共创计划”将开展一系列内容创作及宣传活动:一是出版一套运河文化出版物,从外国人的视角介绍大运河沿岸自然风光、历史文物、非遗文化等,融合文字、漫画、图片、解谜互动等形式,以多语种形式面向国内外发行,引导国内外年轻群体探索运河文化,提升运河文化游径海外热度;二是发行一套数字艺术藏品,深入挖掘各河段运河保护、非遗技艺等内容,打造面向年轻群体的“新国潮”数字艺术藏品;三是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展览,利用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展示运河沿岸人文魅力,通过可视化呈现和互动、沉浸式体验,增强运河文化的可亲可感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