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有四大繁华昌盛的地方特产交易市场,东莞香市就是其中之一。 莞香,又名土沉香,白木香、女儿香等等,享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誉。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卷二·地语·四市》记载: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寥步,凡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莞香经过细致加工成各类优质成品,或在书房里红袖添香;或在庙堂内焚香敬祖;或被医家悬壶济世。 莞香,是广东省东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莞香历史悠久,属沉香珍品,自唐代开始就属于进贡朝廷的佳品,是具有东莞代表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源泉。 据史料记载,莞香树早在东汉时期已有种植,唐代时莞香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被列入制度。到明朝,东莞已初步形成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明万历年间,东莞已形成众多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中尤以寮步镇牙香街最为繁盛,是当时广东著名的香市,无数的莞香在这里交易,再从香港出海,分散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促进了中外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药效】 现代研究认为,沉香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是很好的镇痛药,具有镇静,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作用;沉香一般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不单独入药,含沉香的中成药有170多种之多,多取沉香降气温肾之功,与他药相佐,缓其效而不减其用也。 由于中药沉香具有多种较强的药理活性,以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研究开发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今天就说说作为悬壶济世的莞香——沉香。 国产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2010 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唯一植物来源即瑞香科植物白木香,为我国特有的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 沉香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曰:“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 我们知道白木香树体在不受损伤刺激的情况下并不产生树脂,只有在受损、虫蛀或腐朽后才能在伤口处及其周围形成树脂。我国古籍有记载:“因木朽而结者”,“因蠹隙而结者”。本草记载中主要的结香方法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有熟结、脱落与虫蛀,人为因素促使结香有生结即刀砍、烙红铁烁之及“开香门”。而且树龄越长,香脂沉积越久,药材品质越好。 沉香在品质上分为三等:沉于水者为上(沉香),半沉半浮者次之(栈香、煎香),浮者最次之(黄熟香)。 沉香是常用中药之一,味辛、苦,性微温, 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大便虚秘、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等症。而且专纳真气,治肾虚脾虚寒之疾,更是诸香上品。 沉香附子丹参饮 原料:沉香5克,熟附子10克,丹参30克。 做法:熟附子先煎20分钟,再放入沉香、丹参一起同煮1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平降逆气,温阳通脉。 适用人群:寒凝气滞型心绞痛病人,症见胸闷短气、畏寒肢冷者。 沉香曲,为沉香等多种药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剂。性温,味苦,入肝、脾、肺经,有疏表化滞、疏肝和胃之功,适用于表邪未尽,肝胃气滞,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吞酸呕吐等。《饮片新参》言其“理脾胃气,止痛泻,消胀满”。可以“治感冒风寒,食积气滞,胸腹胀痛,呕吐吞酸”。 沉香曲粥 沉香曲 5 克,大米 50 克,白糖适量。将沉香曲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 5~10 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 1 剂。可理气和胃。适用于感冒,咳嗽,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 沉香曲健脾而有理气解表,行气活血作用,故孕妇慎用。 沉香作为名贵药材,历史悠久。天然沉香因形成年限长久,自然条件下结香少,加之人类的过度采伐,使自古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紧迫。因此人工结香方法随之大量出现,迅速地发展。以此满足市场临床用药需求,使莞香重塑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