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香讯快报 茶香资讯 查看内容
回复1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镇远县|千年古茶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102511 1 2022-10-2 11:02 发布者: 李洋

适逢“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笔者来到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金鼎山茶园。时值金秋,茶园里依然生机勃勃,一行行茶树犹如缠绕在山间的绿色玉带。茶农们挎着茶篓,忙着采摘最后一道秋茶,欢声笑语在广袤的茶海中荡漾。

山水之间,茶香氤氲。

近日,适逢“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笔者来到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金鼎山茶园。时值金秋,茶园里依然生机勃勃,一行行茶树犹如缠绕在山间的绿色玉带。茶农们挎着茶篓,忙着采摘最后一道秋茶,欢声笑语在广袤的茶海中荡漾。

“我家今年的茶叶已经卖了5000多元,今天又摘了2.5公斤秋茶。”天印村洞塘组茶农杨顶兴致勃勃地向笔者算起今年的“茶叶账”。

千年贡茶重焕生机,和杨顶一样,天印村茶农在收获脱贫攻坚美好成果的同时,也播种乡村振兴的希望。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新建茶叶基地400亩,改建180亩。”天印村党支部书记印开权说,今年天印村“茶事”的重要一环就是茶产业规模化。

“天印贡茶”,是天印村人的骄傲。早在唐代,“天印贡茶”就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清朝初期更以“贡茶”闻名天下。20世纪50至60年代,“天印贡茶”曾两赴北京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因其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等特点,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听祖辈讲,明清时期,镇远茶商用船只将天印茶外运,以换取食盐和布匹。”“天印贡茶”技艺传承人万文兴对笔者讲述古茶的历史。

然而,在悠悠茶香中长大的万文兴,耳畔萦绕的是贡茶曾经的辉煌故事,经历的却是贡茶日渐没落的无奈现实。

长期以来,“天印贡茶”产业一直处于“小打小闹”境地,部分茶园陷入茶青产量低、质量不高等困境。有的村民甚至砍掉茶树,不仅茶园规模下降,还陷入了被贴上其他茶叶标签出售的尴尬境地。

天印村森林覆盖率达75.8%,生长四五百年的古茶树比比皆是。其中位于杨柳塘寨的一株古茶树,经省林业厅专家测算树龄有1200年。

一直以来,顶着“千年贡茶”光环的天印村一直在探索茶叶发展之路,希望能重振古茶辉煌,造福于民。

58岁的茶农万文兴是亲历者之一。

在他的印象中,为发展茶产业,天印村一直在摸索:规范种植技术、提升制茶工艺、实行奖补政策、突破销售瓶颈……

然而,交通闭塞,茶厂数量少、设备差等多种因素叠加,致使该村茶产业发展一波三折,许多茶农一度放弃种茶。

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让人们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中不断反思,重新调整、规划“天印贡茶”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天印贡茶”面临困境时,镇远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将其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并组织权威专家深入调研,制定了《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标准涵盖了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用“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政策引导,改革破局,创新开路,攻坚克难……“天印贡茶”悄然转身,重振辉煌的火苗熊熊燃起。

据都坪镇党委书记高邦超介绍,从2019年开始,天印村通过合作社引领茶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目前标准化茶园已近1000亩。新建茶叶基地采取统一茶叶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疫防治、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提品质、立品牌。

重振旗鼓,“天印贡茶”的名声又响起来了!

老茶农万文兴抢抓机遇,创办了天印村第一家茶叶加工厂,产品以毛尖为主,兼产少量白茶。0.5公斤成品茶需要近2.5公斤茶青通过8道工序精制而成,因为茶叶品质优良,产量供不应求,订单大都来自浙江、广东等地。

此后两年间,仅天印村就先后涌现4家茶叶加工厂,以“天印贡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已在该镇兴旺起来。

如今,都坪镇“天印贡茶”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亩,覆盖全镇9个村近3000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天印村茶农已采收茶青超7.5万公斤,户均收入超5000元。

都坪镇下屯村茶叶加工厂负责人陈明宏告诉笔者,目前下屯村有茶园700多亩,加工厂今年采收茶青2万多公斤,营收超80万元。

一片小小茶叶,成为都坪镇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专注于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都坪镇正在全力打造“天印贡茶”完整产业链,让千年古茶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黄思铭、杨峰、侯雪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