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韩雪坐上高铁,再次前往宜昌市五峰县。 此前,韩雪已出任五峰楚香文化研究院院长。这是她在楚香文化研究上的再次出发。 韩雪名片上的介绍只有4个字:写作、调香。这也是她的两重身份——作家和楚香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穿一身飘逸的长袍,走动时,若隐若现地露出高高的鞋跟。头发被仔细地盘起,用玉簪很讲究地别着,一排刘海落在眉梢处。精致的佩饰是精美的香囊,放置着她自己做的不同时节和不同场合使用的香片,所经之处暗香浮动。不管何时何地,韩雪总是将东方女性的娴静大气展现得恰到好处。 从2012年接到第一单楚香的订单,到现在楚香成为代表湖北省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韩雪让楚香重新焕发光彩。她对楚香的研究成果也使楚文化活色生香。 曾经认为楚香很土 楚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韩雪。记者苗剑 摄 45岁开始制作楚香之前,韩雪一直认为楚香很土。她对楚香最深刻的记忆是幼年时,爷爷用香来调养她的身体。 韩雪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小体弱,每到换季就生病。为了让她少生病,爷爷就用香给她调养身体。佩戴香囊、居室熏香、服气养气、用香草煮汤泡澡……香药材有的是从中医那讨来,有的则是爷爷去山头田间采来,有的还是家里房前屋后种的,如薄荷、艾叶、栀子花、茉莉花。 韩雪就是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耳濡目染地继承了楚香制作技法。她从祖辈的口口相传中得知,早在1825年,韩家就开了一间叫“楚香记”的铺子,制作的楚香多为文人用香。 在韩雪幼时,家里不再做香了,但换季时香熏、防暑的香汤、防蚊醒脑的香膏,还是年年要做的。 每到夏秋换季时节,先是爷爷奶奶,后来是妈妈,总会将檀香、川芎,藁本、柴胡等香药材制作熏香。缺少熏炉,就将铁锅加热,把配伍好的香药放入铁锅,顿时满屋飘香。火候与温度是特别要注意的,太热了会焦,太冷了散不出香药气。大人们手握香气正盛的铁锅,屋里屋外走上一遍。直到研究楚香,韩雪才明白了祖辈们正是用这样的服气之方,预防疾病。 香汤和香膏也是韩家一直保留下来的应对夏天炎热的法宝。那时防暑降温条件有限,孩子们容易长痱子、长脓疱。家大人用艾叶、菖蒲、香茅、白芷、辛夷、薄荷、高良姜等7味香材熬煮出七香汤,密封在沙铫子里,再放到水缸里冰镇起来。孩子们洗完澡后,用一小瓢七香汤兑清水从上到下把全身冲一遍。 制香膏的香药制作几乎成了家里最重要的物品,每到端午节都会添加制作药材和油,世代相传至今。加以天然蜂蜡制作的楚香特有的香膏,类似于清凉油,哪里被蚊虫叮咬了就抹一下,有头热胸闷时也可以在太阳穴上抹一下。正是有了家传的这两样楚香法宝,韩雪和妺妺在孩童时几乎没有生过子,没有长过脓疱。 “我是楚香的受益人,爷爷用它给我调养身体,为我们防病,但我原来一直觉得它好土啊。”韩雪说。 “不能失传了啊” 楚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韩雪。记者苗剑 摄 20世纪80年代,韩雪17岁高中毕业那年在《武汉晚报》发表了处女作,立志要当作家。因为偏科严重,她没有考到很好的学校,通过自修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这时中国已经改革开放6年。 家族里有生意,韩雪不用为生计发愁,她一边读书一边写作,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的精油传到中国。爱美又喜欢探究新生事物的韩雪飞去法国学习精油的调配,成为湖北省最早一批取得精油芳疗师资格证的极少数人中的一员。 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西方精油,从植物中提取,分子很小,浓度高于中草药70倍,用过之后,10秒钟内就可以在皮肤中检测到精油的成分。“这几高级啊!”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20个年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好了,就需要精神享受和文化滋养。 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复兴。过去抓一大把菜叶放到大茶壶或大茶杯中,喝茶只是为了解渴。现在这些人开始一小盅一小盅地品茶。在中国人生活场景中消失了数十年的香伴,随着茶文化兴起而再次现身。 自古以来,香与茶仿佛是文人雅士的标配。玩沉香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文化象征。由不同香材合香而来的楚香,因不够上档次,少有人品玩。 成年后,韩雪也在用家传的制香技法制作日常用香。这样的家传,来源于祖辈的口口相传,手手相教。她说:“不需要刻意去一点一点传授,就是家里特有的习俗与绝活,几十年耳濡目染,感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会的,又好像一直都会。” 爷爷的年纪越来越大,小辈们来看他时,他就会唠叨几句:“楚香是个好东西,要有人做下去,不能失传了啊。”因为历史原因,韩雪父辈都没有学习楚香,只有韩雪长期用香调养身体,才看熟了这门技艺,记住了家承楚香的秘方。 2010年冬天,爷爷以98岁高龄辞世,韩雪这才考虑爷爷的嘱托。她开始去福建、广东等沿海用香较多的地方考察,最后来到了西藏尼木县,这里是水磨藏香的起源地。“走了一大圈,对我们楚香有信心了!”这个考察花了韩雪一年多的时间。 2012年夏天,韩雪带着她调配的第一款香到深圳看朋友。有人无意品闻到这款香,下了5公斤的订单。对方说:“远远地就闻到了莲花的味道。韩雪给这款香取名“清莲”,成为楚香的基础款。 转机接踵而至。2013年,《甄嬛传》热播,合香文化随着《甄嬛传》等古装剧开始被大众所认识。 东方香文化更具哲学智慧 韩雪制作的龙形篆香。记者苗剑 摄 与祖辈只注重技艺传承与制香不同,韩雪有更多的文化涉猎。她开始从文化角度去探寻楚香的历史渊源。楚香仅仅只是用楚地香材做的香吗?韩雪在研究中意识到楚香是楚文化最为鲜明的传承与文化的呈现。2017年,她找到著名的楚文化学者刘玉堂,希望能得到他的指正。 刘玉堂给她开列了一条长长的书单,有《论语》《史记》《战国策》《左传》《楚辞》等古籍,也有《楚史》《楚国经济史》等历史书籍。韩雪自己还找来了几乎所有与香文化相关的书籍,刻苦钻研。 在楚香的传承上,韩雪从祖辈们的技法传承中获取了很多信息。开始研究文化的溯源,她宗古不泥古,从此一发不可收,挖掘出灿烂的香药同源的楚香文化。 在了解中西方香文化之后,韩雪惊奇地发现,东方的香文化更具有哲学的智慧。“精油纯度高,作用快,仿佛西药,头痛时抹一下,立即见效。而中国香文化更具智慧,它的高级在于通过日常的服气,防病于未然。”她不再觉得楚香比精油土气,而是充满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妙。 2017年,韩雪应邀到洪山老年大学去教授香文化课,有一位常来上课的大学退休教授告诉她,楚香可以报请申遗保护。于是韩雪开始整理资料申报楚香制作技法的非物质遗产保护。2018年年末,楚香制作技法成为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1月升级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韩雪研究楚香成痴了。”跟朋友见面,楚香二字必定会在第三句话时出现。有一天,韩雪在看电视纪录片《国脉》时,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她在感同身受中知道自己用余生保护的楚香是何其珍贵——她是中国香文化的起源,她是楚文化一缕看不见的气息。 复兴楚香文化 据研究,楚辞里提到的2000多种植物,今天还有63种在江汉平原上生长。跟刘玉堂学习时,他就建议韩雪写100种楚辞里提到的香草。《一句楚辞一味香》今年4月出版,35味楚地香草通过文、画、方从2000多年前的楚辞中走来。这是韩雪作为作家和楚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第一次文献呈现。 楚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创香品由风、雅、颂三大系列组成,现已进入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天河机场和各大高档酒店的旅游文化产品专柜。1825年创办的“楚香记”2021年末也在昙华林老街重现。 楚香的系列产品每年卖多少?未来计划是什么?韩雪说从来没有想到这么多,仅只是凭一己之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她最感欣慰的是,她用10年的时间,为楚香正名,为楚香文化奠定了研究基础。 今年4月,韩雪位于武昌三层楼的楚香书院落成。这个300平方米的三层小院,有制香区、品香区,还有一间小小的香疗室。对韩雪而言,有人来学习就上课,没人来就看书写作。 今年70岁的祝胜华,原来是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从五峰考入武汉大学,现在为了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又返回家乡。他敏锐的地认识到楚香文化内涵极具价值。热情邀请韩雪带着她的楚香去五峰。他说,楚香一定能为全县乡村振兴助力。 祝胜华登门多次,最终打动了韩雪。她随祝胜华来到五峰,被五峰独具地理资源优势的香药和茶所吸引,特别是五峰还有2600余株上千年的珍贵的红花玉兰古树。红花玉兰,在屈原的楚辞里叫“木兰”,香气清雅,是楚香中最为特别和常用的一味香材。 9月18日,韩雪将3种制作楚香的底油配方带到五峰楚香文化研究院,开始用五峰的中草药资源进行香药油的炮制。她说,振兴乡村,也是复兴楚香文化的最有力的践行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