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学习沉香 香道文化 查看内容
回复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建者梁武帝也喜用沉香祭天

102562 0 2022-10-13 10:42 发布者: 李洋

梁朝的创建者梁武帝也喜用沉香祭天,并渐渐形成一种风气。陏炀帝对沉香的酷爱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香乘》记载:“晋武时外国亦贡异香,迨炀帝(炀帝杨广公元568-618年)除夜火山烧沉香甲煎不计数,海南诸香毕至 ...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建者梁武帝也喜用沉香祭天

沉香作为一种珍贵而稀有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被掌握在极少数权贵手中,被世俗生活所憧憬。也就是说沉香的文化自古就是一种奢侈的贵族文化,它流传在中国古代皇亲贵胄、文人雅士所组成的上流社会中,是寻常百姓、世俗生活根本无法触及的。如此一来,沉香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神秘感和尊贵气质,在中国香文化的历史上展现着其优雅和高贵的生命力。

沉香,看起来着实其貌不扬,但盈香奇特、神秘高雅,一直以来为皇亲贵胄们所钟爱。历代皇亲贵胄们对精致生活的享受和对品闻沉香所带来的心灵体验的追求,使得沉香融入皇室生活的诸多细节中。

汉武帝执政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大量的沉香开始流入内地。沉香特有的香味和神韵很快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喜爱。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永始元年,宠妃赵合德赠与赵飞燕的贺礼中包含有“沈木香”(沈木香是早期对沉香的称谓之一)。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建者梁武帝也喜用沉香祭天,并渐渐形成一种风气。陏炀帝对沉香的酷爱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香乘》记载:“晋武时外国亦贡异香,迨炀帝(炀帝杨广公元568-618年)除夜火山烧沉香甲煎不计数,海南诸香毕至矣。”南唐后主李煜用沉香等香木竟造了“临春”、“结绮”和“望春”三阁,他还指定宫女洒香粉,以保持沉香香味不减之势。

唐朝的皇室贵胄对沉香的使用更盛,据称唐朝皇帝“宫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龙脑、郁金藉地”,直到宣宗时,才取消了这种常规。宁王每与人谈话,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皇室如此,权臣也不甘后人。最著名者当属杨国忠的“四香阁”,此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甚至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为奢华。

到了宋朝,宫廷里更是普遍使用沉香。各式宴会、庆典都会焚香助兴,而且人们还会佩戴香囊、香袋等沉香配件。北宋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比较发达,沉香与其他香药一样成了重要的进口物品,宫中专门成立了香药库,设立官员专门掌管香药进口事宜。大家熟知的《清明上河图》上便有商旗广告“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字样。到了明清时期,沉香不再是皇室宫廷的专属,随着人们对沉香认识的普及,从宫廷到百姓,沉香逐渐从高寡的帝王家逐渐流入民间,广大的百姓也都开始爱好玩香、闻香。

沉香,不仅是皇室贵胄眼中的芳香之物,更是文人雅士心中怡情养性、启迪性灵的妙物。沉香独特的香气能给人带来宁静高雅的心灵感受,以至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将焚香作为头等雅事。他们爱香、惜香,无论是作诗填词、抚琴赏花,还是宴客会友、独居冥想都要焚沉香。似乎只有先焚上一柱清香,这淡淡的香韵与袅袅的香烟才能达到文人雅士们心中所想的宁静高雅的意境,才能启迪性灵。

因而沉香常常成为文人雅士诗歌吟咏的对象,李白《杨叛儿》“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贺《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沉水烟,鸟啼夜阑境。”罗隐《香》“沉水良才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李清照《御街行》“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苏轼《沉香石》“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黄庭坚《复答子瞻》“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这些灿烂的文辞都是当时沉香文化的生动写照,文人雅士们不仅焚香用香,以香为题吟咏,还会研制香方,配药合香,甚至许多文人还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比如,对黄庭坚而言,香是生活中最好的良伴,是咏物寄情的依托;通过对香之气味嗅觉过程,同时也是生命的净化与修行。正如其《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作诗报之》云:“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不仅留下了对香品内在特质的高度概括的《香十德》,还写下了许多制香之方,如《汉宫香诀》《意合香》《意可香》《深静香》《荀令十里香》《小宗香》《婴香》《百里香》《篆香》等,其中,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最为知名,因与黄庭坚有关,而被称为“黄太史四香”,宋代陈敬《陈氏香谱》中记录有这些香方。

如果说,皇室贵胄用香、品香,是对精致生活的享受,那么,文人雅士品香、制香则更体现对沉香文化的审美,对“以香观心”的内在精神追求。沉香文化,代表的不仅是奢华与尊贵,更是对自己内省、脱俗精神境界的理解和追求,是一种真正的贵族文化。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