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香讯快报 人物生活 查看内容
回复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郭园|以术载道,让传统文化绽放异彩

102278 0 2019-11-27 10:50 发布者: 李洋

郭园,香道师培训导师,元和堂联合创始人。2012年接触香文化至今一直致力于推广传播中国传统的香文化,同时创立元和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空间,一个以文人雅致生活为主题的线下综合体。

人物档案:郭园,香道师培训导师,元和堂联合创始人。2012年接触香文化至今一直致力于推广传播中国传统的香文化,同时创立元和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空间,一个以文人雅致生活为主题的线下综合体。

郭园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源于香道。

8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上海接触到香道,当时就被香道师身上那种高贵、优雅、超然的气质所吸引。香道的载体是沉香,它是香树涅槃后的重生,是众香之王,它不仅香气典雅,而且功效神奇,它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这是一种她前所未知的事物。面对先生的离世,在上海安逸的生活突然崩塌,对于一个弱女子而言,这一打击是致命的。

泪眼朦胧中她想起了那次邂逅,回到南京后她开始去搜寻那种可以与之沟通的载体“香道”。

于香道的修习过程之中去感受:澄怀虑性、安于当下、见微知著、人香合一的“香积”之境,随着一遍遍松捣、一遍遍整压......一遍遍拿起放下,她仿佛也跟着沉静下来,抛开了生活中的烦恼与杂念,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意境,从此她就是香,香就是她,彼此熏染,彼此升华。

深入研学后,郭园对香道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香是形而上的雅物,超越了感官的享受,达到身、心、灵三个层面的疗愈。香道的含义更是远远超越了芳香养鼻,亦能修行载道。

而与香道一样,茶道、花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道”,都不仅仅流于表面形式,更是历史文化沉淀下的瑰宝。

这些文化元素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比如,古代的文人四雅:品香、斗茶、插花、挂画,便是把香道同其他文化归类成一个整体。所以,郭园没有选择开设一间单纯的香道馆,而是集合了文玩、清供、汉服等等元素,成立了“元和堂”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综合体验馆。

“以术载道”四个字承载了郭园为元和堂所构建的理念。“术”是技巧、手法,“道”是境界、修养。她想用“术”吸引到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再一起感悟这些文化所蕴含的“道”。

如沉香涅槃重生

一棵成年的沉香树在受到雷电打击、虫咬、刀砍等外力伤害后,会不停地分泌树脂来包裹伤口,这时伤口又被真菌感染,在树木与外界抗争的过程中,经过时间的醇化,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黄绿木耳真菌会与树脂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多种色原酮类物质,从而散发丰富的香气。伤口处的凝结物,便是宝贵的沉香。

沉香最动人的地方,是它的“沉”,蕴含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于它的“香”,香而不艳,浓而不俗。入水即沉,映射的是它菁华积结的厚重内涵。

在海南的林场里,亲眼见到沉香树结香过程后,郭园感到这种生命力旺盛的树身上承载着与自己人生经历十分贴切的精神。

沉香是树木在经受伤害后涅槃重生的产物,是一种超脱树木本身的精华集结。她开始思考,“命运安排我承受如此打击,便是要我拥有更强大的自愈能力。一棵树尚可为之,我如何不可为呢?人生就是一场经历,它一定是要我悟到某种真谛,安下心来,接受当下,并把我悟到的香道与人分享。”

在海南郭园还了解到,沉香产区的海拔高度、树种、水质和土壤的不同都会造成香气的差异。“海南的香以兰花香为主调,入鼻有一丝凉意,过后会闻到果香,蔗糖甜......你会发现花香和果香不同,糖甜和蜜甜也有所区别......”和沉香一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会体会到不同的滋味。而心态和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生活状态的差异。

坎坷可以成为重生的契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收获别样的人生体验。带着沉香给予她的感悟,从海南归来后,郭园决心告别原先做软件工作时忙碌疲惫的生活方式,迎接新生。

而沉香“化悲痛为力量”的精神和香道营造的那种平和、沉静,正是她期望在人生新阶段中保持的状态。于是,她离开了生活11年的上海回到家乡南京,潜心研学香道。

以香会友,获得心灵共鸣

中国传统香道讲究用料的名贵,多以沉香、龙涎香、檀香、麝香这四种值得品评和鉴赏的香材作为载体呈现。郭园说,这些香料都有灵性,不能刻板地去反映。因此,相比标准化的电香炉,古法的“隔火熏香”更能让一块上好的香材发挥到极致。这种古法的妙处在于不直接焚烧,而用炭饼作热源,在炭火上置放云母片、银片、瓷片等隔热,使炭火徐徐熏烤香品,减少烟气,香味散发则更为舒缓美妙。

隔火熏香对操作者的经验技巧要求很高。从杨庭秀的《焚香》中描写的场景便能感受到这一表现形式在手法上的细致:“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于纸。不文不武火力均,闭合垂帘风不起。”

在焚香过程中,香材会在不同的炉温下展现出丰富的香气层次,而温度的升降便要通过香道师手工调整香灰的密实度来实现。在郭园看来,作为香道师,自己是带着主观意愿来操控一炉香的气味变化。进行香道表演时,她常用这样一句引导词:“随着我松捣香灰的节奏渐入佳境。”香气袅绕中,在场的人一起品香的同时,也会进入到香道师当时的心境和状态。“就像是一种心灵的沟通,难以用语言形容。”

有时在一些文化活动和聚会中表演香道,郭园不仅不收取费用,还要自带名贵的香材。但是她觉得这么做很值得,因为自己对香道的喜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很多人觉得香烧完了,闻一下鼻子过把瘾就没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多少。”

郭园把自己的阅历和对沉香的感悟结合起来与观众交流,大家也时常分享自己的经历见闻。在沟通和碰撞中,郭园感到自己的思路无形中变得更加开阔,格局也都重新构建了。“我现在可以跳脱到更高的角度来俯瞰我的人生,用智慧来化解很多问题。把这种心态分享给别人时,我会收获成倍的开心和喜悦。”

香道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为初次观看香道表演的观众介绍起这一古老又新鲜的文化时,郭园总能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大家迅速了解。而当被问到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时,她也可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进行解答。如此一来,她便有了以切身之力推广香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历史上,香文化一度盛行,直到晚清时期因战乱,销声匿迹了很长时间。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探寻与追求,香道逐渐回归人视线,但仍然较为小众。香文化的传播需要正确的引导,然而,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即使想要了解香道,也苦于难以找到正规的机构。

为了能从专业的角度普及、推广香道,郭园花了两年时间考取了海南沉香协会颁发的香道师培训导师资格证。在全国,有此资格的香道师导师屈指可数,在南京更是难得一见。经过她专业课程培训的学员在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人才资格认证的职业香道师资格。

郭园还与博物院做文物研究的老师做了大量沟通交流,又查阅书籍,了解古代用香发展的背景。从商周用于祭祀、战国汉魏晋的熏衣燎室、隋唐礼佛熏制,到两宋元文人香事习静参悟等各种用途,有着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为刚入门的爱好者们开设的基础课程中,她便结合了历史典故、文人墨客对香的感悟、香的养生功效等方面,为大众普及香文化。

以融合的方式复兴传统

“整体性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我们做香道表演时穿哪个朝代的服装有讲究,桌上会摆放插花供人欣赏,品香时也必然会配上茶,所谓‘茶香不分家’。”以香会友,品茶论道,这种聚会交流形式让郭园想起中国古代的雅集活动。在品香饮茶时,文人雅客必然会吟诗作文抒发所感所想,获得思想层面的共鸣。

郭园很是为古人的风雅所着迷,也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中华传统文化讲究融合,那何不把这些元素集合,让雅集复兴,也给传统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一站式的体验平台?于是,她邀请了在各自文化领域有所专长的合作伙伴,从无到有构建起了一个以文人雅致生活为主题的线下体验空间:元和堂。

“我们的资源都是专家级别的,我在元和堂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专家手里的元素串联在一起弄成一个拼盘。”在郭园的构想中,任何对中国文化有一丝兴趣的人都可以在元和堂找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产品可以是具象的物品如沉香、茶叶、文玩、服饰等,又可以是茶艺、花艺、香道这些非物质的体验。

同样有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另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在元和堂所展现的会是后者,不仅仅把茶当做生活用品销售,更是会通过茶道表演、茶文化课程等,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和审美的表达。“当我们把产品往文化方面引导时,我们的根会扎得更深。”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目前,元和堂已经在熙南里文化街区正式开门迎客。郭园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有自己样貌和明确标签的空间。“一想到中国香文化,就能想到元和堂。”

中国传统文化在郭园的眼中就像一个非常瑰丽的花园,很多人没有进来看,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而她想借由元和堂向他们打开了一条门缝,吸引他们的目光。进入花园后,大家便可亲身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