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文化气质的养成,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的脚步;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不能没有深爱她的热血青年。 96年前,在时空的那端,一批爱国青年坚定踏上一条坎坷救国路。96年后,同样是热血青年的新生代作曲家龚天鹏创作了交响合唱作品《启航》:年轻的身影倒下,胜利的旗帜升起;红旗飞舞,振臂呼喊的是寻找光明的劳动歌谣;江南民歌、弄堂小调、码头号子,民族命运燃起星星之火。作曲家的笔下,铺陈的是理想信念的青春咏叹…… 以当代国际视野挖掘艺术作品的民族性,展现中国风采。10月20日至11月19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隆重举办,开幕式则大胆交予交响合唱作品《启航》担纲。 大批现象级作品涌现 让上海值得阅读、值得倾听 一年前,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委约,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为主题背景,龚天鹏开始创作《启航》。“四处采风,光一大会址纪念馆就去了3次。”沿着先人的足迹,龚天鹏积蓄着心中的情感,努力捕捉青年人情感永恒的共鸣。在他的笔端,音符潺潺流出,诉说那群芳华中的人,讴歌着无止境的青春、磅礴的爱国情感……这部悠扬而饱含情感的交响合唱,成为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 以《启航》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为起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挚诚拥抱每一位渴望绽放艺术生命的年轻艺术家。 观察近5年的艺术节开幕大戏与闭幕压轴作品,不少原创新作勇挑大梁,集“中国创造”与“上海制造”于一身。大批现象级作品涌现的背后,是艺术节时时刻刻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己任,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文化交流的码头、文艺创新的源头,让这座城市值得阅读,值得倾听。 5年前,中外机构联手打造的艺术节开幕大戏歌剧《波希米亚人》,以优美动人的唱段和创新的舞美制作给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年前,反映上海城市历史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在艺术节开幕现场全球首演,以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精神在文艺创作领域突破藩篱。闭幕压轴大戏交响舞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同时全国首演,成为当年国内外演出界的盛事。 2015年,艺术节对原创的重视力度大大超越首演剧目。那一年,由上海文艺工作者主创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与原创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提升了整座城市的艺术审美品位。 近5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原创首演作品的比例领跑全国。2013年起,国内优秀原创剧目初露锋芒,首次占到参演节目总数的1/3。自此,这一比例每年不断被刷新,跑出文艺创作的上海速度。截至去年,优秀原创剧目已占艺术节参演节目总数的半壁江山。 突破窠臼,打破藩篱,涤沙见金,厚积薄发。年轻的《启航》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传承创新5年间的一个现象级缩影,更多值得期待的作品已悄然破土。 中外文化激荡交流融合 是展示码头,更是创新源头 在上海语言、中国语言、世界语言日渐融合的当下,全球精品力作已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每年留给大家期待之中的“惊喜”。 捷克、奥地利、以色列、南非等13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艺术作品汇聚本届艺术节。其中,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的《马克普洛斯档案》将担纲本届艺术节的闭幕剧目。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独特音乐风格,也为歌剧这一艺术样式的民族创新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样本。 今年的音乐节目,名家名团云集。同属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柏林爱乐乐团和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将分别携手中国钢琴家李云迪、王羽佳带来交响音乐会,历史悠久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将再度来华献演。 舞蹈节目也极具亮点,世界顶尖当代芭蕾舞团NDT荷兰舞蹈剧场将带来首次在中国演出的作品《狩猎我心》,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则将全新演绎《魔笛》,而英国老地方先锋派舞蹈团将用嘻哈这一当代艺术形式演绎经典文学作品《雾都孤儿·费金》。 戏剧板块集结了两位国际戏剧界的泰山北斗:美国传奇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将以独特视觉语言自导自演《关于无的演讲》,英国知名戏剧家彼得·布鲁克带来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全新上演的《战场》。 而艺术节的目标,并不囿于当好中外文化激荡交流融合荟萃的文化码头,还要当好集纳创新的源头,呵护每一部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舞台。近5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断扩容原创首演剧目体量,在刷新文艺创作上海速度的同时,融合海派范式、国家表达与世界语汇,汲取全球精品力作,引领城市先声。 2013年,作曲家谭盾历时5年创作的艺术节委约作品微电影交响诗《女书》,用音符讲述古老非遗文化,探究中国古典文化的国际表达。 2015年,艺术节委约作品杨丽萍现代舞《十面埋伏》在第十七届艺术节的舞台上以传统故事诠释现代情绪,艳惊四座;那一年,也是中国舞剧带着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样的故事传奇远赴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演出5场,赢得一致好评。 一年后,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以首演的姿态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今年,该剧已赴美国纽约亚洲协会演出。 隆起高原迈向高峰 跨越东西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承传改良,鼎新再造。依托艺术节这一世界级的文化平台,个性鲜明的中国艺术家们跨越东西方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创作方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去年,艺术节首次以中国民乐原创作品《海上生民乐》拉开艺术节的帷幕。今年,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续写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交流的新维度,6台世界首演的作品中,上海民族乐团与德国作曲家联袂打造的音乐作品《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以民族乐器、国际化艺术语言描绘上海的文化地标。 艺术不止盛会时。助推上海文艺勇攀创作高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砥砺征途,成为展示上海原创的舞台。近5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戏、大剧越来越多,正是上海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的直接成果。依托改革激励与释放出的生机蓬勃的文化原创力,“高峰”作品正在不断涌现,而艺术节这一国际舞台,成为检阅剧种剧目生命力的重要平台。 如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笔下“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搬上国际艺术节舞台;“600分钟600年”名家汇演,展示京、昆、沪、越以及川、豫等不同剧种的10多位名家经典;艺术节期间,交响诗剧《长征:不朽的丰碑》等创造性地将话剧、诗歌、歌剧、交响乐等融为一体。多家国有文艺院团为此“合纵连横”,创造力拧成了一股绳,令观众大开眼界。 没有丰沃的土壤,哪来文艺的万紫千红。艺术节努力守护、延续并谱写中华文脉与民族韵律,致力于锻造更厚重的作品、更深邃的思想、更能撩拨灵魂的艺术创作,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 近5年来,每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谢幕之后的作品孵化机制从未停歇。6年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9位青年艺术人才,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以 “上海·梦”为主题用情诠释美丽中国,为观众带来先锋艺术。自此,扶青计划扬帆起航。 如2015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于同年10月在艺术节交易会期间首演,立即收获海外买家青睐。今年10月,《斩·断》赴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演出。 5年来,艺术节共委约59位艺术家推出50部原创作品。今年,海内外近100部报名作品经过3轮遴选,共有12位青年艺术家、9部作品进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行列。 编辑: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