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香的最初印象,可能是逢年过节时焚香祭拜的场景,那时呛人的香火味,或许让人觉得刺鼻,甚至觉得香不如烟好闻。然而,这远非老祖宗传下来的香学之真谛。在那个没有化学添加的时代,香是文人怡情养性的妙物,也是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每个人都能在香中寻得生活的趣味。 焚香的过程,从烧炭、理香灰、入炭,到最后的置香,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那纯净的香气,仿佛能燃尽空气里的喧嚣浮躁,将人从快节奏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在满室清韵中安心宁神,返璞归真。这样的体验,让我们得以走出生活的日常,更好地关注自我,去思考那些长久以来困惑我们的人生难题。 我国用香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选取各种香木香草来使用,或焚烧或佩戴,以香料祛秽疗疾、调养身心。至汉代,随着与西域的交流密切,更多香料传入中国。经过多年的使用、配伍与调制,以“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为核心的中国香学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这四大名香,在古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自我的认知,都深深藏在香里。沉香,内敛而雅致,生闻味道浅淡却层次丰富,上炉后醇厚悠长,满室留香,与古人的恬淡闲适生活调性极为契合。檀香,取自檀香科植物的芯材,成材时间长且成材率低,因此价格昂贵,被视作珍贵的焚香品闻材料。而龙涎香与麝香,则是两种珍稀的动物香料,前者取自抹香鲸的肠胃分泌物,后者则源自林麝、马麝等动物体内。然而,过度索求这两种香料已导致相关动物数量锐减,违背了香学追求与自然同气相合的初衷。 中国香学所追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古人获取香料,或可取自自然死亡的动物,而过度索求则背离了香学的初衷。实际上,植物之香已足够我们宁心安神之用。尽管我国香学在断代后一度边缘化,但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觉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香学的继承与发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香文化必将重新焕发生机,重现其千年的神韵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