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是新兴香文化消费品牌。香氛文化逐渐流行,西方的香薰占据了大部分香氛市场,而中国香文化还没有成熟的品牌。我们希望借助设计,让香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 方寸,一寸见方,是度量单位,也指心绪。LOGO设计来源于点香时产生的烟,自下而上,缠绕通透;结合草书,一气呵成。在字体和图形设计上,我们也沿用了这种线性的视觉风格。结合银纸,展开后像是“符咒”,充满神秘感。 包装选用“一寸”(3.3cm)为单位,以寸的倍数为尺寸。檀香产生于木材受到的自然破坏,于是包装材料选用木头,再用火灼烧,使得包装外表具有火烧木的纹理。文字信息使用激光灼烧在木头表面,结合可以拆卸的银色外包装,希望表达出中式美学独有的留白与意境。 香器选用东莞莞香的原料形状,设计不同的出香孔洞,使得点香时的烟雾具有不同的飘出形态。 <<<< PART 1 项目起始 大量的前期调研 了解市场,了解“香” 在项目前期,我们对现有的香氛市场做了调查分析,发现香氛品牌的产品集中于香水、香薰类,缺少线香、盘香,而这类属于中国本土的香文化,并没有得到好的传播和市场认可。 于此同时,我们前往东莞市寮步镇的香文化博物馆,了解檀香的形成过程和香的制作工艺,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了香的特点: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缭绕的烟,并且需要点火才可以散发出气味,从中而产生视觉灵感。 <<<< PART 2 从概念到视觉 🌫️ 方寸的LOGO 来源于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自下而上 “小骰子香插”作为主体 在香燃烧时 LOGO出现 为此我们录制了视频并制作动态,动态和字体设计一样,自下而上,尽量模拟烟上升的动态,制作时也需要一个一个锚点调整。 以草书的运笔用一条线将字体链接在一起 🔎 概括烟雾状态是难点 抓住卷曲向上飘动的特征 <<< 根据日常生活场景 设计三款味道 小吉时、纪念日 和回南天 我们根据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场景,设计了三款不同味道的产品,分别为“小吉时”、“纪念日”和“回南天”,时间单位为时、日、天,在线香和盘香包装上,字体可以根据包装延长连接线,适应不同的包装尺寸,使用时和图形一起使用。 字体可以根据包装延长连接线,适应不同的包装尺寸。 香器的造型设计了三款 虫口、树心和牙香 香器的造型来源于莞香的原料造型,不同的香结经过不同的物理伤害会产生不同的外观以及香气,我们选用了比较标志的虫口、树心和牙香的造型。 用建模概括并且3D打印(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用陶瓷,但技术条件还不够),并且每款香器具有不同的出气孔洞,烟在飘出时会有不同的形态。 香卡的造型 代表产品的原料 这些图形中银色的图形是我们的基础系列的香卡,其造型代表的是产品的原料如金桔、红掌;而金色的香卡是新春系列的新年香卡,图形来源于燃烧的烟花,体现浓郁的春节氛围,打印时也选用了金色的纸。 <<< 包装设计 在包装中我们使用了纸的原色,选用银色和金色的特种纸印刷。简单的纸和木头的包装更加体现出方寸的手工感和神秘气息。在字体应用于银色纸上后,看起来很像”符咒“。 火是神奇的元素 我们把它用在包装上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木头盒的包装,为了还原香的产生过程(经过物理伤害)我们希望包装用火烧灼,香的烟的产生也是燃烧的结果,火是十分神奇的元素。 我们使用了激光切割先在木头上刻出字,激光的温度高,使得木头包装上的字体也有灼烧的痕迹,再将盒子粘合后用喷火枪烧灼,表面留下烧焦的痕迹。 >>> 中式美学 不是某种视觉效果 而是一种意境 方寸在设计时就希望能够表达出香的意境,因此多以感受为主。在色彩上的使用比较克制,也是希望可以让品牌展现出原始的手工感。 在字体设计上参考了草书的运笔方法,并且使用木器和白色的器具,都是在“中式美学”中为大家所熟悉的视觉元素。也采取了“留白”的方法,避免过度设计和复杂的堆砌,尽量通过材料本身来传达品牌理念。 香的名片 用香指南 📽️ 尽最大努力 把品牌完整度做到极致 基础款&新春款 同步“上线” 方寸是我们的品牌课程作业,没有设计上的限制,因此我们希望能借此契机,尽量多地延展品牌,看看能把品牌做到怎样的完整度。 我们在设计时设计了两类产品,一为基础款(银色纸包装)另一款为新春款,也创立了品牌的公众号,设计品牌的袋子、名片以及用香指南。新春款以龙年新春为主题,重新设计了香卡、春联、龙年红包和纸签。在新春系列中,纸包装的颜色变为红色,并且增加了金色的特种纸。 在设计完成后,我们将方寸带到了北戴河进行拍摄,希望可以在雪地中拍摄,让方寸的烟火气与冰雪碰撞。 <<<< PART 3 项目效果 方寸落地筹备中 寻找生产商合作 方寸的视觉系统已经很完善,目前落地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到香的生产商与我们合作,并且还需要优化包装的制作流程(目前包装都是手工制作,成本较高)。我们准备先注册商标,再慢慢让方寸进入市场。 从左至右:唐若菲、陈若熙、陈俐婧 沈婷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非遗中心振兴传统工艺智库特聘专家、广东省包装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公共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特聘专家、广东省广告教育联盟理事 🟠 指导教师评语 “作品以品牌设计激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语境。第一,回应时代需求,洞察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下年轻人的精神诉求,以品牌叙事转化文化符号为情感载体,赋予产品人文内涵;第二,革新传统品类,突破“沉香”小众认知,以视觉设计重构文化内核,打造兼具美学与社交属性的轻奢礼品,撬动年轻消费市场;第三,以五感体验设计,提炼沉香形态演化,借logo字体线条、包装肌理、香器造型、动态海报等设计,构建沉浸式的文化叙事。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提供“可感知、可参与”非遗活化范本。” 戴佳岸 THE END DESIGN®回头是岸设计公司 主理人 美国Young Guns 22国际青年设计大奖Winner 英国D&AD Awards Next Designer Pencil Winner 美国2025 Young Ones设计奖评审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 拥有跨专业背景热衷于利用多媒介的表达手法,不断探索视觉设计的新可能性。 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包括英国D&AD Awards铅笔奖、美国Young Guns、美国ADC年度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东京TDC赏、GDC Award(平面设计在中国)、台湾金点设计奖、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Award360° 100年度设计奖、靳埭强设计奖、Hiiibrand Awards、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等。 🟠指导教师评语 “该作品从行草写法的汉字出发,以线条为主要平面视觉语言,与线香燃烧的一缕缕烟状相呼应;用汉字贯彻整体设计,强调了品牌以“中国香”为本的特质。而在包装设计上,正方体作为主要三维语言,与“方寸”品牌名称呼应;文字的激光雕刻工艺与木材表面的灼烧效果浑然一体,传达着品牌产品体验方式的“燃烧”动作,这让平面视觉有了多变与动态的联想。这是一次设计动机明确而设计动作克制而新鲜的尝试与实践。”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