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全国第二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典型案例》通知,成都市东坡小学《多方联动 多频共振 家校社协同共画劳动教育同心圆》案例在近千份征集稿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市唯一入围学校。 娃娃成为香艺达人 去年11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成都市青羊区率先行动,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各所学校因地制宜推动“教联体”建设,构建多样态的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凝聚多方力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东坡小学将一草一木、一墙一画作为劳动教育的素材,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 一是实施“双修课程”。厘清劳动教育综合内涵,结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学科融合课程(必修)、校本活动课程(选修)和特色综合课程(选修),让学生通过“双修课程”,培养劳动的“五种素养”(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 二是打造“东坡六园”。开创以“东坡文化”为主线的劳动体验区域,打造躬耕园、行知园、乐学园、善思园、笃信园、致颖园等六大种植基地。学生按节令种植蔬果,进行选种、定苗、栽种、浇灌等一系列农事活动,躬耕笃行,学习种植,照顾生命,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自己。 三是开展“四季活动”。为促进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校开设四季劳动活动,即“春天的第一束鲜花”“夏天的第一支雪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串糖葫芦”,让每位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在劳动中淬炼,在实践中成长,进一步成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融入非遗文化。从东坡文化中提炼耕读教育理念,开设非遗手作、非遗茶艺、非遗香事、食育课堂,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感悟生活之美,努力成为像苏东坡一样的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