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熏香养性、熏香养生成为汉代香文化繁盛的内因动力。自汉代起,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就被纳入了中医药的范畴,成为中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被纳入的过程与结果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文化根基”格式化的使然。 趁中医药大兴之时,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流行。著名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公元前160年)即发现了熏炉、竹熏笼、香枕、香囊等多种香具,墓中还同时出土了许多香药(辛夷、高良姜、香茅、兰草、桂皮),其中还有一个盛有香药的陶熏炉,此熏炉里还留存有高良姜、辛夷、茅香等混合香草。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错金博山(仙山)炉”呈海上仙山的造型,可见汉代人将熏香看作了养生长寿的途径之一。 东晋的范晔还写下了《和香方》,可惜正文已佚。但陶弘景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一种用来熏衣服用的香丸的制作方法:说用一两沉香、一两麝香、一两半苏合香、二两丁香、一两甲香、一两白胶香捣碎后加蜂蜜,用来熏衣服。此种用于熏烧的香丸的制作方法与用于内服的药丸的制作方法完全一致,并且香丸的成熟年代也在药丸普及的六朝时代。可以说,香丸即是药丸的一种;药香即是中药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这样,中国的药香体系在中医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药香成为中国香文化中形成时间最早、最核心、最独特的部分。 唐时期,国家空前强盛,香文化也获得空前发展。香品种类更加丰富,用途更加广泛。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理论认识的加深,药香的养生功效也得到了进一步认同;随着中药方的整理问世,香方也被大量整理记载。 《外台秘要》引《广济方》的“吃力迦丸”即是著名中成药“苏合香丸”的原方。唐代医方注明:此香丸可防治瘟疫,可治卒心痛。此方使用了几乎所有的重要香药,如麝香、香附子、沉香、青木香、丁子香、安息香、白檀香、熏陆香、苏合香、龙脑香。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还记载了一种“熏衣香”: 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为末,蜜二升半煮,肥枣40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渣,用合香,干湿如捺麨,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