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学习沉香 香道文化 查看内容
回复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香乘》学习香文化首先之作

152630 0 2021-11-26 22:18 发布者: 香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有香相伴的生活,传统节日挂香囊,读书写字、安神睡眠、喝茶品茗点支香,出门会友佩戴各种香的配饰和配件等等。


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包括香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有香相伴的生活,传统节日挂香囊,读书写字、安神睡眠、喝茶品茗点支香,出门会友佩戴各种香的配饰和配件等等。不管是为了身心健康,还是为了美观赏心,香实实在在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而了解香,学习香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香学最重要的、集历代香学大成的《香乘》。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主角——《香乘》精装修订版。

《香乘》的作者是明末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为了《香乘》,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搜集和整理各种与香有关的知识。书中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和香具,以及大量与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香学方面的书详备莫过于此书。所以,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香乘》,作为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很多香文化爱好者了解香文化、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

十几年前,种种机缘之下,日月洲接触到了香学。这期间,他看到很多香友被传统香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但同时又苦于找不到太多易于阅读和学习的资料。虽然《香乘》是首选之作,但影印版的四库全书中的《香乘》没有断句,阅读困难,而且也有不少错误之处。

于是,为了让更多的香文化爱好者可以读懂《香乘》,日月洲因对香文化的喜爱,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香乘》的断句和校注工作。

《香乘》一书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尚有其他民间流传的版本,各有特色,但也各有错误之处。这次修订版的《香乘》校对所依据的版本包括四库全书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和本(以下简称“汉和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无碍庵本(以下简称“无碍庵本”),前两者为刻本,后一本为写本。

相对而言,四库全书本错误较多,汉和本和无碍庵本则互有短长。因为四库全书本之前流通较多,所以依然以它作为底本,参照其他两本进行校对。明显错误之处予以改正并注明,不同版本皆可说通的地方加以说明,供读者自行思辨。

为了让文字内容更加准确,每条文字还要尽可能找到其原始出处。香品及典故部分,都尽量以原始出处的文字为准。香谱部分中宋代的香谱部分大多来自《陈氏香谱》,以四库全书本《陈氏香谱》(简称《陈氏香谱》)进行校对。涉及到宋代洪、颜、沈、叶各家香谱的部分,既参考其在《陈氏香谱》中的引文,同时也尽量找到更早的底本来相互参照。元代香谱多来自《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墨娥小录》等书,亦参照原书进行校对。明代部分则参照同时代《遵生八笺》等书进行校对。诗文部分也尽量依据权威来源如《艺文类聚》或作者全集等书进行校对。

香品的考证部分,尽量考虑到历史沿革,所指称植物的变迁,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上下文中所指的差异,给出较为合理的推断。考证过程吸收了大量近年来本草历史考证的研究成果,涉及论文数以千计。

所以,无论是香品、典故,还是香谱香方,这版的《香乘》对所有现代人理解困难的部分都做出了注释,尽量让大家能充分理解,对香材和制法的考证则尽量达到依照原文能轻松上手实践的程度。而在封面的设计中,也特别精选了符合香道气质的本草纤维纸。

《香乘》提到了香草,周嘉胄也流露出心中的梦想:有朝一日,希望能有一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每天对着幽兰都梁,与古君子对话,感悟天地之美。而这,应该也是很多香学爱好者共同的愿望。当然,由于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喜爱香玩香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不能实现有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的梦想,也依然能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玩香的小天地,而这版《香乘》,就是希望大家在玩香学香的时候,可以解惑答疑,真正走进香的世界。 

编辑:香客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微信扫一扫手机浏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