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学习沉香 香道文化 查看内容
回复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102697 0 2021-12-5 12:26 发布者: 香客

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因为和宫人董秋和谈论香料,想到了在新年举办一场赛香会,要求全部采用国产香料。

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因为和宫人董秋和谈论香料,想到了在新年举办一场赛香会,要求全部采用国产香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曹丹姝“策划”赛香会

赛香会邀请京师贵妇们参加,要评出香味最好、用料最简的香——除了凑趣,当然也有倡导“国产香料”的意思。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名媛云集的赛香会

到了比赛当天,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原来声称不参加宫里活动的张妼晗,突然带着她的“阁中香”来参加,而且还特别指出,这是“官家”特别喜欢的一炉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张妼晗推荐“官家极爱”的“阁中香”

结果,“阁中香”和董秋和精心调制的“醉江寒”得票相同,因为“阁中香”的香料成本只有“醉江寒”的十分之一,所以得了第一,“醉江寒”得了第二。

此事,让喜欢董秋和的苗娘子愤愤不平,认为张妼晗一句“官家喜欢”,主导了投票方向。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苗娘子分析“阁中香”夺魁原因

就连“官家”自己后来也承认,“阁中香”并不是上乘之品,而胜在离经叛道,原料不是传统的香料,而是花果之类的。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官家”安慰董秋和

不过作为补偿,“醉江寒”的香丸却很快在市面上大卖——正所谓,真的假不了。

熏香作为“四大闲事”之一,在唐宋时期的上流社会非常流行。宋朝那会,熏香主要用的是香丸香饼或者香料的切片,文人雅士在香丸的配方上下了很多功夫,将各类香料细细碾碎,按比例搭配在一起和成香饼或者香丸,需要耐心、时间以及不断的试验,制好了,还要起个非常个性化的名字。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比如“阁中香”,和张妼晗旖旎的风情很相配,如果真的是用花果之香,倒是颇为小清新;“醉江寒”没有介绍配方,不过从各种描述来看,不但雅致,而且很有层次,更为隽永,可能偏于冷艳,很像剧中曹丹姝的风格。

起名之后,熏香本身也很有讲究,细心耐心都很重要,可以“磨性子”。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在另外两部以宋朝生活为背景的剧中,还有几处关于香事的描述。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盛老太太是一位制香高手,而且,绝对贴合她的好友孔嬷嬷对于焚香“陶冶性情”的评价。盛紘被无缘无故地扣在了禁中,王大娘子急得团团转,老太太却气定神闲地给她介绍自己新用的一种香灰,是把“荔枝壳揉在拣香里做的灰”,想来味道应该不错。——连香灰也是讲究的。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盛老太太和盛大娘子

老太太如此,其实是为了给大娘子“降降火”,平复心情,可惜大娘子并不懂得,私下还抱怨“到底不是亲娘”。

另一部《鹤唳华亭》,剧中的皇室姓“萧”,让人联想到南朝时期的梁,(和《琅琊榜》的设定朝代相近),不过剧中的细节多是宋朝的。比如主人公萧定权为了讨未来妻子的欢心——当时他想的是陆文昔,特意请好友顾逢恩为他调制梅花香,铺开的摊子的确豪华。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鹤唳华亭》:顾逢恩调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鹤唳华亭》:萧定权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盏,各为末。”这么多香料,调制时还有先后的顺序:“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窖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其实这种香料的“专利权”,属于宋仁宗时期的名臣韩琦,全名为“韩魏公浓梅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清平乐》:韩琦

《鹤唳华亭》中还有另一处熏香的情节——香球。姜尚宫在陆文昔带进宫的路上,问她可知道香球的用法。于是镜头里出现了小小的镂花金属球,里边是一个小钵,是用来放炭火和香的;小钵外罩着三层圆环,用金属轴和小钵相连,在重力的作用下,香球不管怎么变方向,小钵都保持水平,保证炭火和香不会洒出,不会起火。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这个小小的香球,本来是用来熏被子的,不过在陆文昔的手里,成了放火的工具——在姜尚宫的授意下,陆文昔烧了原定太子大婚后要居住的宫殿,这倒是“香球”的特殊用途了。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鹤唳华亭》:陆文昔

《清平乐》离经叛道的“阁中香”

编辑/香客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