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入诗 中国古代文人无不爱香、啫香。焚一炉好香、品一杯好茶、阅一本好书、交一位挚友,或写字、或吟诗、或听琴、或冥想,乃至于宴饮、讲学,总之无论处于何种高雅活动之中,只要有好香为伴,其“境界”绝不同于无香之场合。 这不仅反映出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着文人对于这些美好事物的审美追求以及品格。因此,文人在吟诗作赋时,常常以“香”入诗。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隋宫守岁》-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此诗描写庆贺新年(除夕)情景:诗中“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意为燃起名贵的沉香,庭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来祝贺新岁之开始。”由此可见沉香自古备受青睐,用于驱秽避邪、养身修心,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李商隐影响至深的,就是他那美妙绝伦的《无题》诗。以下一首无题诗熏香相关的,描写少女迫不及待的春心。 《无题》-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诗中“金蟾啮锁烧香入”,说的是熏香的器具。所谓金蟾,是古代一种非常精巧的香炉,作蛤蟆状。古时室内香炉焚烧的香,有条状、块状、碎粒状或线形,这种金蟾是专门用来烧线香的,因为可以将线香从它嘴上插入腹内,嘴上有锁扣,可以控制用量,预先设好后烧完定量自然熄灭,不至于浪费香料或者屋子里香过头。 从这种精巧的器具可以看出,古人熏香的兴趣实在很大,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杨叛儿》-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沉香,即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炉盖作重迭山形的熏炉。由此可见焚香不但青烟缭绕,意境非凡,更用于营造舒适和谐、情意融洽的氛围环境。 李贺,有“诗鬼”之称,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贵公子夜阑曲》-李贺 袅袅沉水烟,鸟啼夜阑境。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此诗描述一位公子哥在夜阑人静之时,点燃沉香,思念情人的情景。可见在当时,焚香缕缕青烟牵动情思,悠远香韵带着思念飘向远方,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