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文化网 首页 香讯快报 行业头条 查看内容
回复 收藏
分享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电白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10291 0 2021-12-16 14:19 发布者: 李洋

电白区科协让从事沉香种植的香农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拓宽农民获益渠道,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电白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前我们种沉香用的是老办法,现在用的是新技术。”白奇楠原母树嫁接基地负责人卢其锋告诉记者,通过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他掌握了沉香的育苗技术,如今已培育出适合本地栽种的沉香苗,不仅提高了沉香品质,还能节约成本、降低损耗。

从老办法到新技术,从对农业一知半解,到如今的种植大户,成为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农民,卢其锋的底气,来源于刻苦的钻研和系统的培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素质是关键,技能最重要。电白区科协让从事沉香种植的香农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拓宽农民获益渠道,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电白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 培训啥?香农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

电白区素有“中国沉香之乡”美誉,是我国天然沉香的中心分布区之一,也是电白区具有天然优势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如何让沉香种植户上规模、能带动、出成效?首先要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前几年种植沉香,我们只是一味地埋头苦种,后来我发现枝穗苗嫁接后出现了成活率很低的情况,势必会影响效益。”春龙奇楠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春龙告诉记者,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的一堂课让他学到了解决的办法。

“我从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班的课堂中得知,枝穗苗嫁接后要注意保护好接口。授课的专家告诉我,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套袋、遮阴、用塑料条缠缚等措施处理,防止接口和接穗失水,影响愈合成活;还需要做到合理松绑。嫁接成活一段时间后,要放松捆扎用的塑料带,以免阻碍接穗生长,但要松而不弃,以防止刮风或人、畜撞坏。待接芽与砧木完全愈合后才解除捆扎物”黄春龙说。

这个“不起眼”的方法解决了黄春龙的困扰,也让他打心底里开始感激这样的培训。黄春龙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农民需要啥,科协人员就能给培训啥,一次次培训帮他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也让合作社逐渐走上了正规化。

掌握了种植新技术的黄春龙思考,怎么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随着合作社种植规模逐渐增加,种植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香农增收,从种植户到种植大户再到合作社,吸纳本村劳动力逐渐增加,2020年光人工工资就付了144万元。“培训课程设置紧贴群众需求,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电白区科协负责人梁日添告诉记者,培训内容紧贴电白区特色产业,重点开展沉香、荔枝、龙眼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特色产业发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目标,让农民在掌握农业生产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目的。

电白加大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 怎么培训?手把手培训、田间地头授课

荣信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电白区马踏镇珊瑚村,主人是杨应强夫妇。虽种沉香多年,但他们渐渐明白,光用力气是不行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每次听到有专家来田间地头讲种植技术,我都参加,这些新学问解决了好多‘老大难’,如今我们的沉香产香快,品质好,销路畅通。”杨应强高兴地说,“专家上门手把手指导,一些问题在地头就能解决,有时候还组织我们去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种植场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针对高素质农民培养,电白科协推出的培训内容“实”,并在形式上动脑筋,理论课程和田间课堂配合开展。以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利用农闲时间分段式开展培训,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

“从原来的课堂教学为主,转向田间地头的实践性教学为主,增强了农民培训的可操作性。”华南农业大学黄少伟教授介绍,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注重手把手地培训、田间地头授课传授技能,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参训农民。培训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沉香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班的举办,是电白区科协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电白“新农人”手握新技术、新本领,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

文/杨腾飞

编辑/李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微信扫一扫手机浏览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