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间有“沉檀龙麝”之说,沉香排在首位,被誉为“万香之王”“植物香的钻石”,其香味是唯一无法人工合成的。它不仅是高档的香料,更是名贵的药材,沉香入药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被称为“药中黄金”。 沉香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民众的就业,历史上的东莞正是如此。莞人多以莞香起家,商业贸易极其繁荣,《广东新语》形容莞香盛时远销至北方的情形这样写道:“莞香度岭而北,虽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气沾焉故也。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 然而,莞香文化自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断裂了百年。当下,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莞香行业能否复兴,回到从前的辉煌? 沉香产业如何突出重围转化? 清雍正《东莞县志》曾记载莞香凋零原因:“闻前令时,奉旨购异香,大索不获,至杖杀里役数人,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当时的香农为了避灾躲祸,将所种的香树悉数摧毁后全家逃亡。莞香经历的这幕从盛到衰的悲喜长剧,令人感慨万千。 2007年,东莞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方案,拉开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重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莞香”传统。但因市场定位不精准、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市场主体较弱、资源整合及集成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莞香产业的重启可谓步步受阻。 沉香品类一直以来价值昂贵,过去多应用于收藏、药用。消费场景及受众均较为狭窄。要想重振沉香产业,顺应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和市场是必经之路。前路不乏探路先行者,曾跌落谷底的李宁,摇身一变为“中国李宁”,顺应中国文化自信大背景,率先准确压中了隐隐波动的“国潮风”,彻底点燃了国内和国际的市场。 沉香这一悠久的物质遗产只是暂时被封存了光芒,被束之高阁。一旦找到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发力的突破口,旧时王谢堂前燕,也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政策春风早已吹起,2015年,东莞获得“莞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东莞市政府通过《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莞香的种植和加工产业向文化产业纵深发展,从而形成千亿“莞香”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莞香”文化产业综合优势,打造享誉全球的沉香文化产业中心。 企业端亦有品牌入局,陆续全面布局沉香产业,如成立于东莞、致力于莞香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的“茶园莞香”——现已研发生产出茶园莞香酒、茶园莞香蜜、防疫复方莞香等新型莞香产品,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东莞莞香价值传播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辑/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