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先秦重器——秦公钟

 
269058 0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6-1-10 12:40: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发自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青铜礼器和乐器称为钟鼎彝器,彝的意思是常,以钟鼎为代表的宗庙常器,也就是青铜礼器。钟属于打击乐器,其形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铃。按其形状不同,可以分为钟、镈两种。桥形口者为钟,平口者叫镈。钟和镈上往往有铭文,这些铭文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就是一整篇文章,有的是一整篇文章分铸在两件或多件器物上。钟产生于西周,单独悬挂的钟称为特钟,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称为编钟。编钟在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人们感受到祭祀时那种神圣、庄严、肃穆的气氛。

  1978年陕西省宝鸡县太公庙村一春秋窖藏出土秦公钟5件,是已发现春秋秦国铜器中最重要的一批。被确定为国宝,现收藏陈列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秦公钟上的铭文长达135字,记述了先秦襄公“赏宅受国”,即被周王赏以宅、授以国,以及文公、静公、宪公治国兴邦的业绩,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钟铭还记述作器者秦武公(前697—前678年)朝夕虔诚祭祀祖先,纳聚贤才,励精图治。钟铸于秦武公初年,距今已2700余年。

  秦公钟出土于阳平镇之西,处在宝鸡、眉县和岐山相邻处,千河和渭河在其西交汇。根据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这里当为春秋早期秦都平阳。文献记载平阳宫建有封宫等宫殿,秦公钟应是平阳封宫或宗庙遗物。平阳作为秦都仅38年,秦公钟的出土为考察其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

  5件秦公钟为一组编钟,形制、纹饰沿袭了西周后期编钟的作风,最大的通高48厘米,重24公斤;最小的通高27.6厘米,重6公斤。钟体呈合瓦状,甬上饰4条小龙,舞部饰两条双身夔龙,鼓中部饰相对而立的一对凤鸟。每件钟可以出两个音节,一个在鼓的中心位置,一个在鼓右侧,右侧的小鸟即为第二音节的标志。这种钟称为双音钟,优点是用数量最少的钟,即能构成完整的音节。图中所示编钟,通高48、甬高17、铣间27、鼓间20.4厘米,重24公斤。甬上饰四条小龙,龙体相互缠绕,干上饰目云纹,旋饰重环纹,舞部饰变形夔龙纹,篆间饰两条相向的夔龙纹,鼓部饰两对凤鸟。钟体内侧各有六道调音槽。

  铭文字数,钲间、上边、左栾和左鼓刻铭文86字,铭文释文为:□(秦)公曰:“我先且(祖)受天命,□(赏)宅受或(国),剌剌卲(烈烈昭)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卲合(昭答)皇天,□(以)虩事□(蛮)方。”公及王姬曰:“余小子,余□(夙)夕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克明又(氒)心,盭龢(戾和)胤士,咸□(畜、蓄)左右,□□(蔼蔼)允义,□(翼)受明德,□(以)康□□□或(奠协朕国),□(盗)百□(蛮)具(俱)即其。”

  这套先秦乐器,形体高大厚重,纹饰雍容华丽,铭文书法为春秋初期秦篆的典范,字画纤细,起笔重落笔轻,落笔处纤细而尖锐。经专家研究,秦公钟铭文为刻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铭。

传播中国香文化 · 弘扬民族正能量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