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海南降真香详解

254803 0
醇亦芳莉 发表于 2015-12-15 12:17: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发自浙江绍兴

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首先说一下降真香是如何形成的。

降真香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如人为刀砍,自然雷击,台风折断,各种虫蛀等)或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受到真菌的感染,在漫长的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来黄色、紫红色油脂所凝结成的分泌物就是降真香。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油脂会聚集于伤口周围,当累积的油脂数量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雨水腐蚀、白蚁啃食完腐朽的部分残留下形成的油格,就是降真香!


然后是降真香的药性

《本经逢原》卷三
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刃伤用紫金散,即降真香用磁瓦刮下,和血竭研末是也;
降真香的止血功能非常强大,流血不止者用其粉末擦拭伤口血立马止住!(很多人都实验过,包括本人在内)

这是没去白木以及只去了一半白木的降真香图片。



333.JPG
22.JPG
1.JPG


问;很多人对降真香的概念并不是很明晰,您能否详细为我们讲解一下降真香?
答:不明晰是正常的,降真香从本草概念到植物原株都存在着广泛的误读和曲解!百度搜索“降真香”,你就会发现,对降真香的释义有很多,诸如花梨母、降香、紫藤香、鸡骨香等等,而降真香的植物学形态更是被描述的五花八门。至于市场上的降真香实物则更是五味杂陈,鱼目混珠。使广大的爱好者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在这里重点澄清一下。
降真香本草概念的混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混乱应该是始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第一:《本草纲目》对于降真香的释义和植物附图不一致。降真香的释义完全引用前人朱辅《溪蛮丛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和周达观《真腊记》“降香生丛林中,乃树心也”。以及西晋嵇含《草木状》中对于降真香的描述: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说明了,降真香即降香,释名为紫藤香‘鸡骨香。以上内容基本肯定说的是藤本植物,而附图使用的是广泛存在于北纬25度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各省也大量存在的芸香科植物“山油柑”,据查阅木材学书籍和实地考察,山油柑木材呈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心材和边材没有界限,质地很轻,气干密度约0.5g/cm,而且不含降香成分,与《本草纲目》描述的降真香药材呈紫红色,质坚而硬,入水下沉等的性状大为不同。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本草纲目》中降真香的插图有误,李时珍对降真香的释义和插图均为引用别人的东西,而且牵强附会,张冠李戴,以至于成了混乱之源。《本草纲目》以来,直至今日,我国的各类医学、药学典籍仍在引用《本草纲目》的图文,沿用这个错误,这不能不说是《本草纲目》这一瑕疵造成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海峡药学》1997年第九卷第四期刊登的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李书源的研究成果,关于“降香的本草再考”就明确指出,“芸香科山油柑历史上曾经与降香混淆,它的药材性状和豆科降香截然不同,药用也不相同,不能做降香使用”。也许是过于崇拜权威吧,质疑的研究成果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恰恰是我们研究降真香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必须要澄清的东西。
第二:降真香与降香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降香本指《中国药典》收载的豆科植物降香檀,是我国海南岛特有树种。降香在海南岛一直被称作花梨、花梨母、花梨木。明代《格古》载“花梨木出海南,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后《广东新语》(1700年),《崖州志》(1908年)均提到花梨,并称“与降真香相似”。由此可见,降真香和降香尽管非常相似,但绝不相同,一种是树,一种是藤。
第三,香用方面,《本草纲目》谈到降真香“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其香似苏方木。”这实在也是《本草纲目的又一瑕疵,苏方木是一味中药但并非香料,实地取材验证,其味道不能用于闻香,故不能说其香似苏方木。其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在绪论中专门做了说明,并去掉了“其香”二字。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1:现在中国的药店出售的降香绝大部分为“山油柑”木材,这其实不是降香,没有降香的成分和药用价值,不能当降香使用。少部分为海南花梨的心材边角料,这才是降香。2:降香为豆科植物乔木类,释名花梨母、花梨木。降真香为豆科植物藤属,释名紫藤香、鸡骨香。尽管二者在性状与药性上有重叠的地方,甚至做降香药用时,可以降真香替代,这个我曾经委托北京同仁堂做过药性检测,主要成分上基本一致,但二者有本质区别。直至民国·,由陈存仁撰写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降香即降真香之简称也”看来很不严谨。3:作为香用,降真香无论是熏香还是在和香中起的提香作用,都是降香(花梨)不能望其相背的。自明中期以后,降真香几近枯竭,甚至逐渐绝迹,人们曾尝试用海南花梨替代其提香作用,但效果过于差强人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4:明早期开始,国内降真香产量逐渐减少,再加上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颁发政令,严禁进口降真香,以免大量消耗国内金银储备。这样降真香在国内有越来越少,逐渐成为达官贵人、皇亲贵胄等少数人手中的珍宝玩物。降真香逐渐成为各藩国进贡中国的贡品及重大祭祀活动中,朝廷的御赐之物,高不可及。一度至清中期,其价格沉香的数倍。 几百年的远离民间,几乎使人们遗忘了降真香的存在,其相关文化也出现了断代的特征。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好事,在这被遗忘的几百年间,降真香得以休养生息,现在又被研究发掘出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重视。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降真香再重蹈几百年前几近绝迹的惨烈景象,更不希望看到因采伐降真香而殃及鱼池,使不是降真香的藤类植物遭到误砍滥伐,造成藤类被大量破坏。因此,我建议尽快保护藤类不被滥砍,要有规划,有限度的开发利用降真香,避免环境遭到破坏!




传播中国香文化 · 弘扬民族正能量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