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野孩子元元 于 2015-12-2 16:34 编辑
什么是四弃香?
花果废弃物加工合香,这类合香用料简单易得,多取四样香料,统称“四弃香”。
以果皮、果渣制作香料,是在宋代出现的制香技术,因此“四弃香”用于朝会的古老传统不会早于这一朝代。实际上,宋时,用气息鲜明而成本低廉的水果残渣制作便宜的低档香料,本是制香业中很发达的一项业务。
自宋至清多种文献中和而不同的记载说明,自宋代产生的用果皮、果渣制作低档香料的做法一直流传不绝,从南宋开始还颇受士大夫青睐。这类香品在材料搭配上变化参差,但一般采用四种,也就以“四”命名,如“四和”、“四叶”等。由此也就窥见了“四弃香”所属的脉络。
四弃香香方:
历史上,四弃香香方并不拘泥于定式,由人们用日常生活中没用的果皮合理配伍而成。
原料如橘子皮(也称为陈皮,但不同的产地效果不一样,在配伍上是要靠经验的)、梨皮、甘蔗渣和皮、苹果核等等,晾干打粉按自己喜欢的比例配伍,合料后制丸即可。
也有这样的配方:四弃香丸以食用剩下的“甘蔗皮、梨皮、苹果核、荔枝皮”为原料,经加工并以蜜水制丸,隔火熏蒸,香气温润宜人。
宋《陈氏香谱》“小四合”把香橙皮、荔枝壳、榠揸(即是木瓜)果核与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种配在一起和香。
元人《墨娥小录》“四叶饼子香”以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柤以梨汁和之。
清代《眉庐丛话》在记述清宫用香情况的同时,也对四弃香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每岁元旦,太和殿设朝,金炉内所香名四弃香,清微澹远,迥殊常品,以梨及苹果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历代相传,用之已久,昭俭德也。”
明人周嘉冑《香乘》中,便记有一种与“小四和”相近的制香方法:“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和,焚。又或加松球、枣核。”其成品居然叫“山林穷四和香”,幽默里透着豁达,让人闻之失笑。
衍生香方
苏东坡《香说》写到:“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 温成皇后所用香品的具体内容,可以由文献中大致得其仿佛,如明人周嘉胄《香乘》记有“脱俗香”:“香附子(半两,蜜浸三日,慢焙干)、橙皮(一两,焙干)、零陵香(半两,酒浸一宿,慢焙干)、楝花(一两,晒干)、榠櫖核(一两)、荔枝壳(一两)。右并精细拣择,为末,加龙脑少许,炼蜜拌匀,入磁盒封,窨十余日,旋取烧之。”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所著《物理小识》中也记有大致相近的方子:“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楝头(即苦楝花),梨、枣核,任加松、枫球。”此而成的香品因为配料增加到六样,所以简洁地名为”穷六和”,古人真是有着很强的自嘲精神。
四弃香主要在于几种新鲜香料的搭配组合,现在的水果种类远多于古代,可用之原料更加丰富,在古人合香的基础上还可以用新鲜果皮进行熏香,比如:菠萝皮(有香友试过,不错)。 另外果皮不易保存容易变质多数都是要晒干炮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