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香道入门一百问 二十一问到三十问

232019 0
裕淏香馆 发表于 2016-1-15 12:18: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发自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二十一问到二十五主要是新人对熏和烧的一些疑问
二十六二十七炼蜜问题
二十八线香工具
二十九和三十是古方与自创新方的问题





二十一 电熏用什么样的炉子更好?

香道用的话,电熏必然要买调温式的,不能是恒温式的。
恒温的电熏炉大多温度恒定在90-100度,基本只能熏精油一类起始温度比较低的香料,而香道原材里,大多木类原材的品级不高的起始温度都是远超一百度的。
部分车载类或者简易家用电炉恒温在180度,但是又有很多需要低温的原材会瞬间被烤糊。
而且很多原材,比如沉香,如果120度起香,保持在150度,可以在没有味道的时候调高温度,还能继续释放香韵,直到完全没有味道,不能调温的话就不能彻底利用。

二十二 电熏更好还是碳熏更好?

没有说哪一种更好,两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不过深入香道之后会发现,碳熏对味道的释放更有力度爆发香韵更加美好,电熏出香纯净稳定更适合氛围香(给环境带上一种若有若无的香韵)。

电熏是通过电炉加热香材熏烤,香道用的电炉一般指的是调温式电炉,根据炉子的不同质量,可以做到对香材的完全不浪费利用,让香材在最适合的温度释放,并且可以释放完全。温度的控制可以避免原材因为温度过低味道不佳或者温度过高焦糊,而且可以缓慢释放味道,香材即使含香较少,但因为熏烤方式出香纯净,味道还是可以的,比较节约省料。
但是电熏的缺陷恰恰就是稳定的输出,不会有很惊艳的浓郁香韵(除非你一来就放到高温,然而没有预热过程直接放到高温可能会导致材料外面瞬间焦糊而里面还没有热),而且电熏品香有效范围较小,扩散缓慢,空间较大的时候有时候给人感觉味道不是很明显。
电熏通常在卧室小空间,要求无烟火的条件使用,或者像电手炉一样用于香辨识方面。

碳熏缺陷则是需要一定熟练度掌握埋碳等方法,且温控难以稳定,需要工具较于电熏复杂一些,持久省料方面也不如电熏。
碳熏碳熏出来的味道比较复杂,原材载体或者杂质对香的干扰明显,因此往往对材料品级要求较高,两极分化之下,好香在碳熏的时候出味更加美好,差香却会杂味更为明显。

二十三 电薰炉与线香差别大吗?

这个问题本质应该是问熏和烧两种方式的味道区别。

前面也说过了,熏的方式是用高温把香材里的容易挥发出的物质蒸发出来让你闻到味道。味道很纯净。
烧的方式是连香材本身(比如木的成分)带有香的成分同时一起燃烧了——你说味道一样不一样?
更不用说线香这种成品香,势必加粘粉,粘粉天然的话多数是一种有粘性的木粉(比如印尼楠木树皮),比例最少8%~30%(批量生产的线香15%就算非常不错了,手工才能做到8%),这个粉本身没什么异味,但是木头燃烧带来的烟火气对味道也很有影响。但是烧的方式释放味道是瞬间的,味道可以扩撒比较快,短时间香韵就能弥散整个空间,而且相对熏更浓郁。

熏与烧如何选择,还是看个人偏好,有人厌恶烟火气,有人就爱人家烟火感,这个看个人喜欢。
二十四 熏香一次放多少分量合适?多少克可以用多久?

这个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因为不同原材,或者同种原材不同品级,同种原材同种品级不同人使用,都会有不同的标准。

放的分量,入门的论克放,稍微好一些的放0.5克,好的可能只需要刮0.1克,极品甚至只需要打个喷嚏都能吹走的分量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看是什么熏法。电炉需要的少的,手持电炉需要的更少,碳熏需要多一些(温度不能精确把握稍微多一些好一点)。

至于多少克能用多久,还是跟香材品级与开的温度有关。保持起香温度输出的话,当没有味道的时候,还可以提高温度继续熏一段时间。如果一开始就开比较高的温度获得了一个出香快味道浓的效果后,持续就会短很多。


二十五 熏香一般调多少温度合适?

香材一般都有一个起香最低温度,比如沉香,入门的会直接开150度,稍微好一些的开120度,好的开100度,极品开50-80度,就能开始出香。
每种香材起香温度都不同,建议新人都是从低往高尝试。



二十六  炼蜜用什么工具最好?

少量炼蜜其实最方便还是电熏炉……最大优点就是温度可控,最大缺点就是通常电熏炉一次炼蜜分量较少。
炼蜜的温度达不到很痛苦,过高了也很痛苦,不是半天炼不好,就是一下就焦了。
比较完整的方案应该是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但是不是那么容易搞全的。所以有电熏炉的话,可以少量炼蜜。
温度100度以上,120度以下。


二十七 炼蜜具体如何炼?需要炼多长时间?怎么才算炼好了?

一般是两种加热方式,一种直接加热,不停搅拌,速度比较快一点,但是需要比较仔细监控,时不时搅拌防止底部接触加热的部分焦糊;一种是水浴,就是隔水,容器里放水直接加热的是容器和水,再放一个烧杯在容器里,里面放蜜,这种方法比较慢,不过稳当。

至于多长时间才算炼好……

你所获得蜂蜜质量也是不同的,不同蜂蜜的波美度(波美度是蜂蜜浓度的三种表示方法之一,此外还有含水量和含糖量,它们之间也可以自由换算,只需知其一就可知道其它两项的数值。国际通用单位是波美度。)不同,因此里面含水量都是不同的,耗费时间也就不同。我们只能以实际效果来判断判断炼好没有。
一般来说,蜂蜜炼到滴入冷水里凝结成珠为准。


二十八 挤面条,挤泥器等等这些工具能做线香不?

吧里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看到惊呼这个神器,或者发帖问那个能不能做神器的帖子。
各位,醒醒,醒醒!
野生的工具里,除了针筒以外其他的面条挤泥的那些都是不经过改造没办法形状正常的香的。
挤面条系列通常密集度太高,出口不够圆,而挤泥的虽然出口可以只有一个,但是出口边太粗糙了薄了,线香出香口需要一种圆柱通道才成型漂亮(参考针筒头)。
重点就是,不改造不可行。有手工改造技能天赋的同学可以改造一下,没有的还是通过某宝,现在有不少改进的工具,只是价格有高有低。
另外针筒本身做线香也是比较难度高的,主要是难挤,一般配打胶枪会省力,但是要知道这些工具都是易耗品哦……


二十九 如何用正确的姿势作死新方?

很多人问自己新做的配方(并不是古方或者常见吧友已经都做过的配方而是自己想起来觉得专业试试看的方子)为什么烧不燃。

其实很多新方只要不是燃烧的方子,大多都只是味道方面的问题,就是烧的方子有一个大难点:如何能燃?

肠妈的思路是:第一考虑好不好烧(能不能点燃),第二,烧起来有没有杂味。

这个思路确定了,再来看看有哪些大类不好烧呢,有哪些大类烧起来杂味比较厉害呢……
……


草本、树脂、矿物、高糖(果肉)、花类。
这些原材烧起来有难度。

不是说这些大类的原材都绝对不能用,也不是全部都难烧,只是用涉及到这些东西,配方上需要多思考一下。

比如古方里最常用的花类,木犀,也就是桂花,有一个印香(打篆)方,
如果主料有木类香材的,加入草本花类树脂矿物也不是点不燃的,但是一旦这些难燃的比例过高,则必然影响点燃的几率。比如有些花入香方的,都会要求比例不要超过一半。

其实创造新方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要学会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思考模式:掌握香的特性常识的基础上再来创新。
要做一个新方,不能光有情怀和想象中这个原材的味道,更要考虑你手里的原材本身的特性,以及互相搭配后的结果,就算不考虑味道大家或者你自己喜欢不喜欢,至少基础的要做好。

三十 如何用正确的姿势理解古方

         相信每个啃古代香方书籍的盆友都是十分头疼的。        
         就像一个黄金板砖,看着金碧辉煌,牛逼哄哄,但当你意识到你是要把它吃下肚子里,而不是收藏起来摆好看的时候,就头疼鱼咧了。
        抛开计量单位古今制度不同(这个好解决,直接换算为香料之间的比例即可)的因素,光是许多古代香料名称与今称法不同,或者干脆称法相同却不是一个东西,亦或者干脆失传了等等要命问题,都足以打击新人学习的积极性。
        大量的考据考证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有些如今昂贵稀有很难购买得当初标准的、更不用说干脆失传找不到的,这些都让新手朋友一筹莫展。


        何况,古今的审美追求都在不停变化,古人所爱之气味也未必是今人全部都会接纳欣赏的。


        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人传承其实也是百年千年延续的,其间各种勘误、失传、新增、变动与我们如今遇到的难题恐怕好不了几分。香方香典历史记录等等,可以说并不是十分准确,互相矛盾,错误遗漏也是可能的。宋人遥想唐人,明人追寻宋人,清人考证明人,也会有着我们如今的各种疑惑。


       可以相信,他们是在用他们自己角度的理解、认知以及偏好重新塑造出他们这个时代的香道。


       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死扣古书,固执地把古方所说当成圣经盛典一样一字不改执行。


        那么就是完全抛开这部分基础,随意任性作死试验自己喜欢的香方吗?

       当然也不是。


       未及行走,怎能奔跑?


       无根之萍,何以筑基?


       如上面所说,每代传承应该都是加入当时之人“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以及“偏好”的,我们理应通过古方作为基础与启发,试验出处于我们自己的香方。然而有什么香料可以合香,香料怎么合会有类似什么样的味道,香料起源追寻,什么香料该怎么样炮制味道更好,这些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古方打下一个大概的基础。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也不能毫无框架地胡乱试验,否则真的只是在作死,并且浪费时间材料去证明一些前人已经告诉你你会死翘翘的经验。


      综上所述,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对于古方里能考据考究的部分,尽量学习,然后和同道交流议论,实在没有结论结果或者结果觉得不符合自己嗅觉审美的,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变动原本的香方。

      古法未必最佳,却必有存在道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之经验,化为己用,才是王道。
传播中国香文化 · 弘扬民族正能量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站长微信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