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正面中间有楷书“大清金币”四字,上端有“光绪丙午年造”,下端有“库平一两”字样,背面蟠龙,四周绕以云纹,光边,次年造币厂又试铸了“光绪丁未年造”的金币,除正面的铸造年份不同,背面的龙图、云纹、线圈也异,现发现丁未大清银币有两种版别,并且均为齿纹边。 “大清金币”虽以试铸成品,但总因我国藏金有限,最终未能实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丙午丁未大清金币的银质更少。 我国使用金币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就行使“郢爰”等金版货币,近年来,先后又出土多枚汉、唐时期的金质钱币,如五铢、开元通宝等,上述金钱和后朝代中所铸的一些金质钱,它们大多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特意铸之,以作馈赠之用的赏赐钱,所以铸造量均很有限。
我国近代机制金币则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绪中叶时,清廷中既有些官员倡议我国行使金币,如陈炽在《通用金镑说》中提出“欲收利权,欲兴商务,并非铸金钱不可,金钱之轻重,非仿用金镑不可”之议,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为筹款以铸金币,特向朝廷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由天津造币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试铸了金币。 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样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纯金铸造,光边大云版,光泽完美,品相上乘。币面携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次年再造岁次改丁未(1907年)的金币,这是中国首次以央名义制作的金币,也是清代唯一的一次。 光绪丙午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丙午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大清金币”字样。背面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大清金币的造型已经近接新式钱币,但背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称量货币”体系。 大清金币由于背面图案为一条蟠龙,故俗称“龙洋”。因铸造发行量较小,又属于贵金属币,愈加显得珍惜罕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有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以寻觅的藏品。 由于朝廷对近代货币学的认识非常有限,币制争议没有结论,使得清廷在“圆两之争”与“金本位”、“银本位”的各种主张间举棋不定。随着银价逐渐回升,光绪三十一年时已等于庚子赔款的基准,随后继续攀升,中国在庚子赔款的赔付上还有所“镑盈”。清廷改革动力大不如前,加之朝廷重臣张之洞等的反对,清廷自然就失去了推行金本位的兴趣。而且当时中国黄金开采量非常低,数量也不足以支撑金币的发行,这款大清金币最终无疾而终,这款金币呈请制作的公文档案虽未见披露,然而李伯琦1934年发表于《学风》第4卷第6期上的《中国金币考》内的一段记述颇具参考价值:”大清金币,光绪丙午、丁未年,北洋厂铸,乃日本雕模,较一般银元略大,用赤金,背蟠龙纹,面中”大清金币“四字,左右”丙午“或”丁未“二字。““……袁项城督直时,铸千枚进呈慈禧太后云:备慈圣年赏之用。实则臣贿其君,于《币制则例》毫无根据,故名曰币,实不得谓之币。间有流落人间者,多售于银楼,或改制簪珥。故铸数虽多,而人间见者鲜。 大清金币之珍贵由泉界耆宿的论述中可以窥见一二,1943年5月《泉币》第18期记载张絅伯于1920年间得吉林厂平三千银币一枚,意大利外交官罗斯见后以丙午大清金币和丁未大清金币一对交换,到20世纪40年代,厂平银币之价犹昔,而金币每品,万金亦不易得;另外戴葆庭在1943年9月《泉币》中第20期提到丙午一两金币,”当时以铸额无多,本位又未确定,流入市侩之手,昙花泡影,亦可叹也。民初,其价甚廉,近以金价沸腾,亦随之激涨数十倍““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 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背面中央镌一条栩栩如生蟠龙,四周镌云纹,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银元,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言,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银元一直深受藏家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