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查看: 131969|回复: 0

【香材考据】道家用香、香方及“白檀”考证

[复制链接]

【香材考据】道家用香、香方及“白檀”考证

BWG总裁 发表于 2015-12-3 17:32:21 浏览:  131969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贴一段 香友___小兔纸8 关于道家用香的原帖原文 
  道教烧香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自古流传,但是道教香方流传于世间的却是极少,因为道教用香,多用以修行,修炼当中,所以极少外传,大多都是靠口传…

  其次才是斋醮,科仪,法事当中烧香,这个偶有流传,但是也并不广泛。

  女青戒律中讲道教忌用檀香而天帝恶之,但是流于世间的道教香方中却多有檀香出现,本人也曾十分困惑,后来多方询问,终于知道,道教香方中的檀香是白檀,最根本的,其实就是产地不同…至于区别,吧内大神众多,本人就不再赘述了。

  话归正题,道教用香,香系众多,因各家法脉传承不同,配伍也各有出入,但是纵观多家法脉,应用于北斗香系中的诸多合香中是绝不存在檀香的,据庙里的老道长讲,是因为,檀木气味甜软,深夜静室礼斗时,闻檀香易勾起心中绮念,有损修行。

  其次,说说降真香,道教中称降真香为通灵香,又做天帝香,盖因其香上透九重,可通天上帝真

  但是在本人搜集到的道教香方中,以降真香为主的,也不过寥寥三种,而且皆标明,不可轻用…

  本人也曾试着按照香方调香,但是皆以惨淡收工,未曾做出成品,单是香方中降真,大黄,龙脑,玄参这四味就把我弄的头晕,更别提还有其他的五种…

  根据目前手中的香方来看,道教香方中,并无明显的君臣配伍,反倒是有些香方中五行的生克化合是非常容易发现的…

  但是,从香方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书中记载,龙脑只能用生龙脑,并且用硝来调和…大家手里有材料的可以试一试,龙脑用硝调和之后味道就不见了…是的…不见了!!!
而且,很多香方中,记载的香料配合出来以后…那味道…很是诡异,并且有不少香方看起来并不是很合理…以后我试过之后会陆续发出来…

  这个也有可能是我这个外行,接触香的时间太短,不得其中真昧,所以看不懂吧

  下面公布两个香方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动手试试,希望做出来的香友能提供一点资料,不胜感激

  净香
  降真香15g 青木香5g

  新茅香17g蜜炒令黄

  丁香皮5g 香附子5g

  玄参5g炒干研末(个人感觉这个说的应该是新鲜的玄参…)

  香白芷7g
  研末,以芍药水调和,瓷器盛,入阴地三 四日,取出日晒至干透 窖藏十日



  入窍香
  甘松 十两,降真香 五两,

  零陵香 六两,藿香 三两,茅香 七两

  鸡舌香 三两,安息香 三两,

  木麝 八两,广木香 五两

  炼蜜合制


============================================================


看完后开始疑惑这个白檀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代香方里的白檀,至少是道教里的白檀,应该是以下这个东西:

白檀 (山矾科山矾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学名(拉丁名):Symplocos(意为山矾属) paniculata (Thunb.)Miq.,又名灰木、碎籽树、乌于、子木、栅柴等,为山矾科山矾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嫩枝被毛。叶互生,椭圆形,长4-9.5 厘米,宽2-5.5厘米,边缘细锐锯齿。圆锥花序生枝顶,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药。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及黄河以南地区,尤以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区更为普遍。多生于海拨200-1000m丘陵山地疏林、灌木中和第四纪红土光坡。以向阳坡地及沟谷区生长较好,具有耐干早瘠薄,根系发达、萌发力强,易繁殖等优点,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之一。


附上 生物科属分类详细内容:(详细看来中文别名:山葫芦,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3.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檀
【拼音名】 Bái Tán
【别名】 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
【来源】 山矾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
【性味】 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 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
【用法用量】 3~8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檀
【拼音名】 Bái Tán
【别名】 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叶、花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 Miq·[Prunus paniculata Thunb.」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挖取;叶,春、夏季采摘;花、种子,于5~7月花果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膜质或薄纸质,阔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长3-11cm,宽2-4cm,朱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无毛或有乘毛,叶背通常有柔毛或仅脉上有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每边4-8条。圆锥花序长5-8cm,通常有柔毛;苞片通常条形,有褐色腺点,早落;花萼长2-3mm,萼筒褐色,无毛或有疏柔毛,裂片半圆形或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脉纹,边缘有毛;花冠白色,长4-5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40-60;子房2室,花盘具5个凸起的腺点。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形,稍扁斜,长5-8mm,先端宿萼裂片直立。花期5月,果熟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湿,好光,要求肥沃土壤。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7月采收果实,去掉果肉,种子常用沙藏层积90d以上,春播。
【性味】 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调气散结;祛风止痒。主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痈;疮疖;疝气;荨麻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单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两本书都强调是”全株入药“,”根叶花或者种子“。意味着这种白檀全株都具有入药的药性。且此树分布较广,不畏寒不畏热。且未提闻之气味有什么香味,想必是闻之并未有多少特殊香味的存在。


而现今我们所说的檀香里的白檀,根据从业人士的说法,本质还是老山的树种,只是品质上被称为白檀,就和檀香里说到的”黑肉“、”紫檀“一样,品种都是被称为老山檀里一种,但是因为结香的颜色问题、细微味道不同,品质微微不同而被冠以颜色的前缀。

也是说具有檀香香味只是与常见老山有细微区别的白檀,其实是檀香目(Santales)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Santalum下的名为的植物,有一说法是拉丁名为Lignum Santali Albi Santalum album L.的具体树种(看取名方式也可以知道树种归属)


所以这种白檀其实应该叫做白檀香,香字可以标明身份,以区分于没什么特殊香味的白檀。








传播中国香文化 · 弘扬民族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初级会员

23

主题

7

回帖

14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手机版|帖子汇|禁闭室|关于我们|帮助|沉香文化网 (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6038076号-1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