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网站首页
香讯快报
香讯快报
学习沉香
沉香知识
展会资讯
展会资讯
香业圈子
朋友圈
香友社区
中国沉香文化论坛
导航
快捷导航
登录
立即注册
行业头条
茶香资讯
文化艺术
人物生活
沉香知识
香道文化
行业展讯
导读
记录
相册
日志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道具
收藏
帖子
广播
好友
排行
沉香文化网
»
香友社区
›
闻香悟道
›
香茶花道区
›
【香材考据】小叙宋代龙涎香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香材考据】小叙宋代龙涎香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独食难肥 · 我要分享
传播中国香文化 · 弘扬民族正能量
183589
0
ianlee
Lv.3
发表于 2015-12-5 15:1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发自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或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1 龙涎香的产地及生成情况
宋朝龙涎香的进口主要来自于大食国(今阿拉伯地区)。①龙涎香是抹香鲸体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抹香鲸的活动范围现只在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海洋中,我国的南海和东海很适合抹香鲸生存②,但是由于宋人对抹香鲸分泌物的认识有限,再加上龙涎香的采集困难,在宋朝龙涎香可谓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岭外代答》中记载“大食者,诸国之总名也。有国千余,所知名者特数国耳。有麻离拔国,广州自中冬以后发船,……再乘东北风六十日顺风方到。此国产乳香、龙涎、……没石子、蔷薇水等,货皆大食诸国至此博易。”③ 这里的麻离拔国在今沙特阿拉伯的鲁卜哈利沙漠以南至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境,是当时大食的重要国家之一,当地产龙涎香,并成为宋朝商人和阿拉伯商人们交易的集散地,也是各种香料最初的进口地。另外阿拉伯地区的其他国家也有所产,如层拨国、弼琶啰国、中理国等国家。
宋朝的远洋商旅团队在利益的驱使下,在中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东海岸临海的国家博易,将珍贵的龙涎带回国内。其得来之不易,其运输之辛苦,使本来稀有的龙涎成为诸香中最昂贵的奢侈品,常人不可企及。
关于龙涎香生成的记载,《游宦记闻》云:“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直,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系番中禁榷之物,出大食国。近海傍常有云气罩山间,即知有龙睡其下。或半载或二三载,土人更相守视。俟云散,则知龙已去,往观必得‘龙涎’,或五、七两,或十余两,视所守人多寡均给之,或不平,更相雠杀。或云:‘龙多蟠于洋中大石,卧而吐涎,鱼聚而嘇之,土人见则没而取焉。’”④《香乘》补遗:“海旁有花,若木芙蓉,花落海,大鱼吞之,腹中先食龙涎花,咽入久即胀闷,昻头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可见,宋人认为龙涎香是“龙”的口水或者是呕吐物凝结成香,并以此命名。另有一说,所谓龙涎香其实“非龙涎也,“乃雌雄交合,其精液浮水上结而成之。”⑤
宋人的记载中所谓“龙”即“抹香鲸”⑥。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肠道中排出的分泌物。现代药典尚记载,干燥的龙涎香呈不透明的蜡状,色黑黄如琥珀,有时有五彩斑纹。龙涎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烯类物质构成的,这是一种类似于橡胶的物质。其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⑦
2 龙涎香的辨伪
龙涎香的
价格
在当时非常昂贵,那么暴利也使得龙涎香的赝品大肆泛滥。《夷坚志》载“许道寿者,本建康道士。后还为民。居临安太庙前。以鬻香为业。仿广州造龙涎诸香。虽沉麝笺檀,亦大半作伪。”⑧为购得真品,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辨伪法。周士其先生在《“龙涎香”考》中提到了五种鉴别法——雨中焚烧法、投水法、口含法、热银簪法、滚水泡屑法。这些方法在宋代还没有被全部掌握,宋人只运用了投水法、口含法、热银簪法三种。《香乘》记载“欲辨真伪,投没水中,须臾,突起直浮水面;或取一钱口含之,微有腥气,经一宿细沫已咽余结胶舌上。取出就淖称之,亦重一钱。将淖者又干之,其重如故;虽极干枯,用银簮烧热簪入枯中,抽簮出其涎,引丝不绝。验此不分褐白、褐黑,皆真。”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人还认识到五法之外的鉴别技巧。首先是引烟入水法,“真龙涎烧之,置杯水于侧,则烟入水,假者则散。尝试之,有验。”⑩其次是直烟辨真法,主要是通过考察焚香时烟的走向。龙涎香气甚重,烟雾柔韧,集聚性很强,若是真品则“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剪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11其香气可绕梁三日。
上述的辨伪法尚显粗浅,只运用龙涎简单的物理特征考订真伪,虽然不能说准确,但毕竟这是宋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3 宋人人工制作龙涎香的情况
宋初,人们并不看好这种颜色黑黄、略带腥气的香料。人见其色半透明就称其为“玻璃母”。史料称“宋奉宸库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瓈母二大篚。……因号古龙涎为贵也,诸大珰争取一饼可直百缗金玉,为穴而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娑以相示繇此,遂作佩香焉。今佩香盖因古龙涎始也。”12看来宋人对龙涎的认识是出于偶然的尝试,从黑黄之物一跃成为皇帝下令收回的御赐品,可见其香之芬芳特异。龙涎香燃烧会出现蓝色的火焰,酷似麝香而幽雅,被熏染之物能保持持久的香气,以黑褐色、体松质韧、焚之有幽香者最佳。13如此,禁中对龙涎的重视掀起了宋人用香的高潮。
宋时的龙涎不一定都是天然龙涎香,世人已经掌握很多合成此香的方法。《陈氏香谱》记载了很多合成方法,我们在合香配方中可看出,和香是诸香按比例配比,以发酵和熬煮的形式为主要手段合成,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成饼状或珠子状。天然龙涎香不可多得且价格昂贵,好在本身聚敛香气的功效被宋人摸索到了,故宋人认为“龙涎无香,有脉色。白者如百药煎而腻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能发众香,故用以合香 。”14因此很多香都以龙涎作为主要的香味调试剂,合众香之精华。
在人工合成龙涎香的技术被宋人掌握之后,龙涎香开始风靡宋朝,成为皇室和士大夫们争相追捧的香料精品。
4 龙涎香的用途
4.1 熏染、佩戴。宋人有佩戴香料饰品的风俗,掺有龙涎香的饰品自然深受人们喜爱,由于龙涎香价格昂贵,非凡人可消费的起,皇室贵族们成了龙涎消费的重要群体。宫中御赐的龙涎御扇,禁中对这种御扇很推崇,精巧的扇面又加奇香浸之,为贵妇们的最爱。宫中赏花,自中殿妃嫔到内官都赐给御书画扇,此扇“以龙涎金合之”。禁中避暑,纱橱后都挂上伽兰木、真蜡、龙涎等香珠百余。15龙涎不但能熏香,还能消暑、静心。因此,贵族们常将龙涎香的制品挂在寝室或者书房。然而,皇家用龙涎最奢侈的例子要属《古今说海》中所载:“宣政宫中用龙涎、沈脑屑和蜡为烛,两行列数百枝,艳明而香溢,钧天所无也。南渡后久绝此,惟太后回銮沙漠复值称寿,上极天下之养,用宣政故事。然仅列数十炬,太后阳若不闻,上奉巵问此烛颇惬圣意否?后曰:‘尔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16每夜燃龙涎香烛百枝的记录估计无人能破了。
4.2 陶冶身心。宋代文人喜用香,对龙涎尤其偏爱,墨客骚人的诗句中常常出现它的身影,在诗人们相互唱和的书信中,经常附寄龙涎如《邃老寄龙涎香二首》、《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大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除日送龙涎香与宋评事》等,这应该是诗人间相互唱和的一种习俗。卷墨在手,龙涎在旁,醒脑净心,宋代文人陶冶情操的方法可谓清新绝妙。
4.3 食用配料。另外宋人有将香料入茶的习惯,喝茶时除了茶香还有香料的味道,龙涎也可做香茶,《陈氏香谱》载宋人制作香茶:“上等细茶一斤,片脑半两,檀香三两,
沉香
一两,旧龙涎饼一两,缩砂三两,右为细末,以甘草半斤剉水一椀半,煎取浄汁一椀,入麝香末三钱,和匀随意作饼。”17这样泡出的茶不仅有浓浓的茶香,也有淡淡的他香,多香并品,使人愉悦。
4.4 制衣入药。除了上述的熏香,入茶等,龙涎还可以浸在衣料中,裁做衣服。“大中时,女王国贡龙油。绢形特异,与常缯不类。云以龙油浸丝织,出雨不能濡。又宝库中有澄水帛,亦外国贡,以水蘸则寒气萧瑟,暑月辟热,则一堂之寒思,挟纩细布明薄可鉴。云上傅龙涎,故消暑毒也。”18看来龙涎制衣,除了香气清新,还有消暑功效。宋人还有用香料入汤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在南宋,《糖霜谱》中记载了“妙香汤”的制作方法:“妙香汤。糖霜一斤,吴氏龙涎香七分饼和之……。”本草中称甘蔗可消痰解渴,,去心烦燥热。以龙涎加入,更是醒脑清肺。另外在上文第一表中所列出的“南蕃龙涎香”,可“服三两饼,茶酒任下,大治心腹痛,理气宽中”19但是在宋朝,龙涎等香药的药用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开发,宋朝留下来的几部重要的医书如唐慎微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只有乳香、血竭等香料入药有记载,却找不到龙涎入药的医案,即使是服用龙涎香品也只是辅助性的治疗措施来镇静安神,理气止痛。其实,无论是入香为茶还是熏香读诗还是饮香理气,宋人皆在使用的同时利用了龙涎香的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记载,龙涎香的药理与麝香相似,小量对中枢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大量则会抑制中枢神经;对离体心脏具有强心作用,对整体动物则引起血压下降。20
综上,龙涎之贵,贵在稀有,贵在异香。这种香料在战争频繁的两宋安抚了士大夫们烦闷的心,为宋代诗词添加缕缕甜香,霓裳绚烂,香雾袅袅,煌煌两宋,龙涎点点。
注释:
① 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
②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③(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大食诸国》,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9页。
④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7,第61页。
⑤ (宋)陈敬:《陈氏香谱》卷一《龙涎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周士其:《“龙涎”考》中已经考证过龙涎香是抹香鲸的分泌物。载于《文史》四十三辑,第139至147页。
⑦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635页。
⑧(宋)洪迈:《夷坚志》丁集卷9,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9页。
⑨《香乘》卷二十五《龙涎香(补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陈氏香谱》卷一《龙涎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岭外代答校注》卷七之《龙涎》,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66页
12《香乘》卷五《古龙涎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参见《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635页。
14《陈氏香谱》卷一《龙涎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
16 (明)陆楫:《古今说海》卷一百二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陈氏香谱》卷四《香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宋)钱易著,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卷八,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29页。
19《陈氏香谱》卷二《凝和诸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635页。
考据
,
龙涎香
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复
转播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ianlee
Lv.3
中级会员
77
主题
26
回帖
800
积分
+ 关注
发消息
沉香电子烟
2021-12-04
沉香门板老料 超级老
2021-12-01
土豪熏沉香大块大块的来
2021-12-10
莆田木雕,张志华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2021-12-10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
2021-12-10
查看更多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浏览过的版块
沉香交易区
广而告知
文玩综合区
关灯
在本版发帖
微信扫一扫手机浏览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